• 88阅读
  • 0回复

让“菜篮子”更加丰满——访农业部副部长刘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01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1990形势与对策

  让“菜篮子”更加丰满
——访农业部副部长刘江
本报记者 江夏
“你们当记者的全国到处跑,到处看,怎么样?大家对1989年的副食品供应还满意吧?!”一见面,农业部主管“菜篮子”的副部长刘江就面带自信的微笑发问,那神情分明表示他对问题的答案有十分的把握。
的确,1989年全国的“菜篮子”形势有目共睹。市场上肉、禽、蛋、奶、鱼、菜数量充足,品种丰富,而且价格平稳,一些主要品种的价格还稳中有降。就拿北京来说,眼下虽已是隆冬淡季,可菜市的货架、小贩的菜摊上除了当家的白菜、萝卜外,还摆满了黄瓜、青椒、西红柿等细菜。刘江说,1989年副食品供应状况明显好于往年,是因为生产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有效供给增加较多。预计,全年肉类总产量比上一年增加20万吨,禽蛋总产量增加9万吨,奶类总产量增加39万吨,水产品总产量增加60万吨,蔬菜上市量增加,细菜比重上升。
“副食品生产和供应的好形势,是否直接得益于农业部‘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呢?”
“应该说,‘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发挥了很大作用。这项工作从1988年初就在专家、学者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在部分地区展开,1989年则是全面实施。在各省的反响之大、效果之好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刘江欣喜地说,除了国家投资建设了一批国家级育种场、饲料原料厂等基础设施外,各地也纷纷投资,在大中城市周围建猪场、牛场、鸡场和蔬菜基地,国家、集体、专业户一起上,用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装满成千上万人的“菜篮子”。仅京津沪三大城市就筹集了近8亿元,用于“菜篮子工程”。现在上海市民年人均消费鸡蛋中自给的部分已从1公斤多提高到7公斤以上。按照这样的发展势头,“菜篮子工程”所规定的1992年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1989年‘菜篮子’的形势转好是否意味着我国副食品供求的紧张状况从此改变了?”
“不!”刘江接过话茬,毫不含糊地说,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我国副食品供给偏紧的状况将继续存在,这个基本判断没有改变,目前我国肉、禽、蛋、奶的人均占有水平仍然较低。就是现在看起来丰盈的“菜篮子”背后,也存在着隐忧。一是饲料短缺。1989年虽然全国粮食是增产的,但灾情较重的北方几省区减产玉米75亿公斤,直接减少了饲料来源。二是资金紧张。由于国家实行紧缩银根的政策,各地“菜篮子工程”的建设资金普遍有缺口,更严重的是收购副食品“打白条”。三是市场疲软。一些地区由于资金、仓储、运输等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农副产品积压的情况,猪出不了栏,鱼压在塘里。有些产品价格下跌过猛,生产副食品比较利益下降,这都可能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
困难摆在面前,1990年怎么办?
刘江没有讲什么第一、第二,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要继续实施“菜篮子工程”,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合理调整生产结构,尤其要更多地在推广实用技术上下点实实在在的功夫。他扳起手指算了这样一笔帐:目前我国猪的平均出栏率为80%,即一头猪育肥出栏需要14个月。以我国每年存栏3.3亿头猪计算,如果每年把出栏率提高两个百分点,就等于在不增加饲料的情况下,一年多出栏660万头猪,相当于增加40多万吨猪肉。
帐一算完,1990年的工作重点就出来了。刘江作了一个有力的手势继续说,新的一年从部里到省、地、县,畜牧系统要全体动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把工作一直做到乡,力争把猪的出栏率提高两个百分点,在10年内使出栏率达到100%。
这可是硬邦邦的指标,能实现吗?
刘江看出记者的疑惑,进一步解释说,出栏率100%的意思是一头猪养一年就能出栏,这并不是很高的要求,我国一些地区早就超过这个指标,更不要说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了。吉林省由于推广了以暖棚养猪为中心的配套饲养技术,一年就改变了猪肉调入的状况。
展望来年,刘江朗声说,估计1990年的副食品供应情况继续看好。虽然下半年的生产面临着一些潜伏的危机,但事在人为,关键还是要各方协作,“菜篮子”大家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