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太行深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02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太行深情
韦明
最近,地处晋东南太行山区的长治市襄垣县秧歌剧团,带着太行老区人民的一片深情厚谊,来到北京,以秧歌剧的艺术形式,传播了太行的革命风貌。
该团演出了新秧歌剧《老八路》(作者:张万一、张晓亚)热情歌颂了朱德总司令在太行山开辟新区时,与当地人民亲密无间的鱼水之情。剧作从重大历史战争的背景中,巧妙地攫取了一个侧面:从表层上看似乎朱总司令只是帮助解决了两三个家庭矛盾纠纷的小事,但透过这些生活琐事却深入细致地表现了领袖人物以一个普普通通的革命者,置身于群众之中,关心群众的疾苦,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因而从另一个侧面颇具特色的塑造了一个平易近人,忠厚质朴,而又十分亲切可信的朱老总的形象。
襄垣秧歌,早期为民间社戏形式,属于民间歌舞诸腔系,其唱腔板式丰富,高吭激越,长期以来成为太行地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戏剧形式。作曲家又在原有板腔式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发展、吸收大量优美的山西民歌,进行了新的设计、改编和创作;对全剧的音乐有了完整的布局和构思。戏剧创作和音乐设计也揉合得十分和谐,舞台演出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演员朴素无华的表演,加上那通俗易懂、老幼乐于诵唱、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唱腔,亲切、悦耳,仿佛一股纯净的泥土芳香迎面扑来。这个剧团拥有一批素质较高的从艺人员,他们自己改编的秧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当地用地方方言演出,受到热烈的欢迎,累计演出场次超过3000场,其中扮演小芹的演员已有九代之多。
襄垣县秧歌剧团诞生于1938年战火纷飞中的老区,50年来始终坚持党的文艺路线、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在战争年代里,他们先后曾受到彭德怀、刘伯承、薄一波等领导同志的多次嘉奖,并赞誉为“农村剧团的模范”。解放后他们虽然从农村走入城市,却始终不渝地保持和发扬了太行人民的革命献身精神。近年来,他们在农民企业家李文林率领下,顶住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险风恶浪,在不要政府分文、自负盈亏的困难处境下,毫不动摇地坚持上演现代戏,在千山万壑中,爬山越岭,送戏上门。他们平均一年演出约500场以上,足迹遍及了整个太行山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