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中国科学家的光荣使命——访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03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中国科学家的光荣使命
——访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
本报记者 王友恭
新技术革命改变着世界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各国正在重新部署科技力量,力图通过科技进步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中国科技人员深刻地认识到在这样一个时代自己的历史责任。
中国科学院要在重要前沿领域形成有国际影响的科学中心,取得国际公认的高水平成果,为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长远、综合性的课题作出贡献,为应用开发和高技术产业输送高水平人才。
                   
在20世纪最后10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刚刚结束了中国科学院1990年度工作会议的周光召院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走进他的办公室,请他谈谈作为全国最大的自然科学研究中心的中国科学院对未来10年的构想。他稍加思索后说:中国科学院刚过不惑之年,总结建院40年来的经验教训,展望即将到来的21世纪,我们深深感到前途光明,任务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有幸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科技人员,不仅应该在我国20世纪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史上留下我们这一代的印记,也要为21世纪中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振兴以及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好准备。
这位富有学者风度的领导,用科学家特有的语言描绘了当今的世界。他说:我们面临着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微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带来了席卷全球的新技术革命。大量信息的快速传播,新型结构与功能材料的普遍应用,节能技术与新型能源的推广,空间和海洋的开发,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的日趋明显,所有这些都在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社会生活。各国正在重新部署自己的科技力量,一些国家级或跨国的大型研究计划正部署和实施中,各国力图通过科技进步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
他说,在国内,我们也面临着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4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使我们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10年的改革开放更为中国的经济振兴与科技发展带来了希望与信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已经基本实现,现在正在实现第二步,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现在既面临着人口、资源带来的限制,又面临着经济上的困难。要成功地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传统,自尊自信,奋发图强;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真正把教育、科技放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首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与科学素质,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必须通过改革,认真解决好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问题;必须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条件,吸取国外先进的科技知识与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只有把经济发展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真正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才能实现。科技兴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
说到这里,周光召从案头找出他为纪念中国科学院建院40周年所作的《四十年的追求与探索》长篇报告,接着说:中国科学院深刻地认识到在这样一个时代自己的历史责任。对未来10年的发展,我们从现在起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他说,中国科学院对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负有重要责任。我们要坚持开放、流动、联合、面向全国的方针,通过择优与竞争,加强协调,统一规划,建立更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胆任用青年人才,逐步形成一支以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主的、结构合理的基础研究队伍;努力在重要前沿领域形成活跃的、有国际影响的科学中心,取得国际公认的高水平成果,并为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长远、综合性的科技问题作出贡献,为应用开发和高技术产业不断输送高水平人才。为此,在继续办好研究所的同时,我们要切实办好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的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国家大型研究基地,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形成自己的特色。在高温超导、粒子物理与同步辐射、核反应和聚变、表面与界面科学、日地物理、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全球气候变化、岩石圈演化与成矿规律等方面,做出一批国际公认的高水平工作。要大力促进一些重要的新兴领域,如神经科学、非线性科学、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等,使之迅速进入国际前沿。在资源环境方面,我们要紧紧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系统开展各种资源的综合考察,进行灾害性气候中长期预测预报、卫星的应用系统等研究工作,建立资源环境观测实验示范台站网络系统,并形成一支国际研究队伍,随时接受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委托,努力完成咨询任务。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对我国的稳定和发展依然具有特殊的紧迫性。中国科学院除继续加强对我国中低产地区的综合开发和治理、作物品种改良等工作以外,要加强资源节约型高产农业的研究,为发展农业科学和进一步提高农业产量做出贡献。
周光召侃侃而谈:今后10年,技术科学的振兴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方向性的中心任务,调整、充实和进一步发展技术科学的研究队伍。今后10年,我院要选择煤与天然气化学工程、新型材料的制备与加工、生物技术、海洋工程环境、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下一代通讯网络、计算机系统及软件、计算数学与方法、综合自动化技术、激光技术等我院确有优势而又是工程科学中带有方向性的重要领域,集中力量建设包括研究、开发和小批量生产一条龙的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以加强科研成果向直接生产力的转化,并推动技术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在有重要发展前景的边缘学科领域形成综合优势。
周院长说,当然,我们要继续加强与全国各部门、各地区和各类企业的合作,促进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高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拟在目前我院已建立的一批技术开发公司中选择若干经营较好、技术力量雄厚的公司,集中有限目标,继续探索科技人员创办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技术开发公司的发展道路。
采访已经超过约定的时间,临别时周光召又语重心长地说,继续发展我国的科学事业,并使之尽快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这一代和下几代人的肩上,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但这些困难都无法同我们的前辈艰苦创业、建立新中国的科技事业的艰难相比拟。我们不应困惑于暂时的困难,中华民族是智慧、勤劳的民族,中国的科学家也一定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