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雷锋家乡新事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04
第3版(综合)
专栏:

  雷锋家乡新事多
新华社记者 刘敏
提起望城,也许知者甚少;如果说到雷锋,可谓家喻户晓。作为雷锋的同乡,望城人也像雷锋那样对待生活,张开双臂迎接着9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
驱车跑在望城县的田野上,你会看到,往年横七竖八堆着稻草捆、一片荒芜景象的稻田,已被翻耕过来,褐色的泥土盖上了一层嫩绿。迎着隆冬的寒风,油菜苗、绿肥苗、麦苗都在倔强地舒展着腰身。车过白马乡,公路两侧的小山塘、小水库清淤加固后,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
在沩河大堤上,记者看到14公里长的大堤足足加宽了七八米,就像是又修了座大堤。新康乡赵江村的周建国谈起冬修就眉飞色舞,“沩河大堤保护着我们大众垸13万亩耕地,1969年淹过一次,前几年只是修修补补,冬修10来天就散场了,去年堤上一放样,大家望了就害怕,这么大的工程量10多年没见过了,但是不这样搞又不行,干脆每人筹谷50斤、每亩摊8个水利工,整整搞了个把月,当时河滩里、堤坡上几万人来来往往,光取土的浮桥就搭了20多座。搞责任制以来,这种场面真正是头一回!”
县长杨志德说,我们就是要求用雷锋精神建设雷锋家乡,前几年修雷高公路、丁白汽车渡,就是义务劳动为主。去年沩河大堤加固14公里,拿下土石59万方,整个投资匡算要400多万,上面拨了24万元,只够拆迁、取土补偿,其余的都是大众垸5乡2镇的群众自筹的。
在乌山乡,记者看到艳群村湾塘组的20多个男女劳力正在整修加固组里的骨干塘。一个小伙子说:“今年是下边有要求,上面有号召,想到一起去了,一声喊修水利,婆婆老倌、上学的细伢子都上阵,连外出做工的都回来了。”
谷山乡是县里偏远贫困的地方,桑梓村支书李正坤指着县农委领导易正昌说:“今年把上面的干部忙坏了,易三爹为我们村栽树、冬种的事跑了七八趟了。前几天,从电视上看到省里市里的领导在沩河大堤上挑土,群众看了很服气。”周建国告诉记者,修沩河大堤时,格塘乡的指挥部就设在他家里,乡领导自带锅碗瓢勺柴米油盐,一直到大堤验收完才撤走。他说,“当县长乡长的修一道堤、栽一片林,就是立一座碑,老百姓是不会忘记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