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田野里走来的科技专家——共产党员孙致明研制成功碳纤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04
第1版(要闻)
专栏:

  田野里走来的科技专家
——共产党员孙致明研制成功碳纤维
新华社记者 辛明华
碳纤维,以它特有的生命力在地球上崛起。
用它制造小汽车,从六层楼高度摔下,车体完整无损。用它代替石棉、橡胶,制造密封材料,使用寿命延长几十倍。
70年代末期,少数发达国家已把碳纤维广泛用于宇航、导弹、飞机、汽车、化工机械等众多领域,而我国对碳纤维的研制,还仅限于航空和军工的少量需要,民用产品还未顾及。
吉林省柳河县姜家店朝鲜族乡农民孙致明,在农村历尽艰辛,忘我地苦干8年,终于攻克了制造碳纤维密封材料这项高技术。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自强不息、忘我拚搏的精神。
    一个共产党员的兴华梦
1979年夏,上海某研究所。
孙致明卖了两麻袋大米凑足路费,来这里查找有关碳纤维的国内外资料。
他为了救活面临倒闭的乡办企业,到处考察新项目。在北京,他偶然遇到一位日本人,得知国际上碳纤维的科研信息,便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但是,跑遍北京城,没找到一本关于碳纤维的书。
终于,他在上海这家情报研究所了解到,碳纤维是一种新型非金属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烧蚀、耐疲劳等优异性能,应用领域越来越宽。他想:如果研制出碳纤维密封材料,建一座工厂,不仅能救活本乡企业,振兴家乡经济,对国家也是一大贡献。
然而,碳纤维属于聚合物碳,是一般有机纤维经固相反应转变成的特种纤维。工艺非常复杂,涉及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力学和机械工艺等综合性边缘科学。孙致明能行吗?
孙致明1956年初中毕业后当了农民。在矽藻土矿劳动,他搞过多项技术革新,23岁成为吉林省科协最年轻的会员。他当过生产队长,搞过科学种田。在乡办机电修配厂当厂长时,研制出手提式潜水电焊机、可控硅充电机……
孙致明决心攻克碳纤维制造技术。在别人听来,他是在说疯话,在作梦。但是,这位山村共产党员坚定不移。
面对要掌握的知识,孙致明从头学起。他走访了全国50多家科研院所,拜师求教,得到许多教授、研究员的帮助。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茂章、贺福是孙致明终身难忘的朋友,曾多次为他翻译外文资料,邮寄书报。孙致明花了数千元买来大批专业书刊,潜心攻读,常常彻夜不眠。
劳累,使他的眼睛过早地花了。花镜度数不断加深,由150度、200度一直增加到400度。
  他忘了自己的姓名年龄
1984年起,孙致明像当年的瓦特、爱迪生,反复做着各种试验。寒来暑往,一晃5年。
孙致明的家就是实验室。火炕、饭桌就是试验台。
腈纶丝的预氧化,他曾用熨斗烙,用蜡烛烧,用灯泡烤。预氧化间歇试验,为寻找预氧时间和温度的最佳值,他分别在1米和6米长的钢管上,绕了电阻丝分段加热,失败300多次,终于得到了理想的预氧丝。
后来,研制庞大的生产设备,家里实在容不下,就借助于人家的一面后墙,搭起一个长37米,宽4米的棚子。水田耙上的滑轮、升降杆,旧插秧机上的变速箱、电动机,自行车上的齿轮和链条,都成了孙致明的试验设备。
1984年5月,最初的2.5吨卧式分层预氧化炉、碳化炉及配套设备制造完成。
然而,试车失败。原丝进入预氧化炉,不是断就是燃烧。
孙致明心急如焚。家离车间只有200米,也不回去。困了,他就睡在地板上;饿了,从兜里掏出一把玉米花放进嘴里嚼。
他已经48天没有离开车间了。原通化地委书记方建宇到柳河县,抽空儿看望孙致明。问他叫什么名字,他支吾了半天,竟然没有答上来。“你不是孙致明嘛!”县长提醒他。“啊,对……”“多大年纪啦?”“我……我属兔。”自己的年龄也忘记了。
地委书记望着眼前这位有些发了呆的农民,心里一阵难过,感慨万分。什么叫忘我?什么叫艰苦奋斗?孙致明不就是最好的写照吗!
断丝的原因终于找到了。正当他焦急地绕着设备转来转去的时候,突然发现,他带风的脚步经过炉口的一瞬间,腈纶丝齐刷刷断下来。莫不是风的缘故?他找来扇子用力一扇,丝又断了。
是风,果然是风。“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原来,他的车间四面透风,导致温度控制失灵。
当他动员全家人到田间地头拣回旧塑料薄膜,把车间封闭后,试车成功了。孙致明兴奋地奔出车间大门。他满脸胡须足有半尺长。乡亲们认不出他了。
    债台高筑 倾家荡产
知识不足,可以拚命学习。资金匮乏,却无法攻克。
1983年,孙致明购买试验用的腈纶丝急需6000元钱。跑到信用社贷款,人家不贷给他。“你拿什么偿还呀?”
这些年来,孙致明的研究费用都是借的。债台越筑越高。
从1983年到1986年,孙致明的碳纤维生产线不断地改进、完善,从2.5吨扩大到25吨。建起简易厂房。已先后向85户农民朋友借款,总额53万多元,几年的利息累计已达20多万元。
在柳河县,谁都承认孙致明搞科研“精神可嘉”。可是,县里穷,拿不出钱来支援他。1985年,为筹集资金,他到广州试图引进外资,结果上当受骗,损失7000元。
“抹桌子吧!”乡里怕他搞不成陷得太深,要他停止试验。亲朋好友劝他:“算了吧,凭你的手艺,干什么不行,何必搞这个?”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了事业,他倾家荡产,义无返顾。电视机卖了,1000平方米人参园卖了,四间砖瓦房和弟弟的汽车都抵押了出去。
1986年大年三十晚上,山野白雪皑皑,村里家家门前红灯高挂。孙致明同妻子金玉礼照例到债主家拜年说好话,请求宽限。
自从研制碳纤维,孙致明没过一个像样的年节。乡亲们同情他。副乡长和邻居给他家送来猪肉和粉条。大儿媳妇和二女儿商量包顿饺子吃,让父母高兴高兴。
脸冻得发紫的孙致明和妻子给十几户人家拜完年回到家,看到孩子们在包饺子,心里顿时热乎起来。今年有了过年的样儿。可是,走进里屋看见有几个人等在那里默默不语,孙致明马上明白了他们的来意。朋友之间为欠帐还钱的事,他们没有红过脸。越是这样,孙致明心里越是难受。他想,欠人家的钱没有还清,还有什么心思吃饺子!他浑身热血直往头上涌。他把孩子们骂了一顿,一急之下,把包好的一盖帘饺子掀翻在地。
孩子们眼泪簌簌落下来。过年了,谁家不吃饺子,哪家的孩子不穿新衣服?几个春节都没有吃饺子,没有做新衣服,孩子们谁也没有怨言啊!
妻子抽泣着。孙致明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
村里传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除夕,该吃年饭了。可是,孙致明一家老少八口人坐在炕上,没有一句话。
孙致明不忍心再牵累全家人。他对年迈的父母说:“原谅我这个不孝的儿子吧,你们跟着我受了不少苦。搬到我弟弟那里去住吧,在他那里安度晚年。”
望着老实厚道的妻子,一段往事涌上心头。土改时,两家合分得一头牛。牛结姻缘。岳父看他能干,就把女儿许给他。13岁定亲,20岁结婚。20多年夫妻恩爱。此时,却无奈地对妻子说:“我的好妻子,原谅丈夫吧。为了碳纤维,你冒着大雪四处借钱。我搞科研,你领着孩子们种水稻。我永不会忘记。现在弄成这个样子,别再跟我一起熬了,咱们离婚吧!”
他又劝儿子、儿媳另立门户,劝女儿离开爸爸。
话还未说完,全家人已泣不成声。这哪里是在过年?分明是要妻离子散啊!儿媳齐子云哽咽着:“爸爸,这个家不能散啊!天大的困难大家顶着,不能让你一个人落难!”
但是,孙致明的奋斗,在我们的社会里毕竟不是孤立的。原通化行署专员王国发得知此事,亲自帮助他贷款11万元。解放军某研究所支援他1.8万元。
在无数双手的支持下,孙致明终于走出困境。
    忘我拚搏 光耀中华
1987年12月18日,北京,晴朗无云。
吉林省科委邀请国家有关部门的专家参加,为孙致明这个农民召开了《碳纤维系列密封材料及其连续化生产工艺和设备》鉴定会。
孙致明以惊人的毅力接连攻克了预氧化丝的连续碳化、有毒废气处理、密封材料的编织,浸渍、压型等工艺难关,形成了配套完整的密封材料生产线,推出了CF、OF、GCF系列产品。产品拿到我国引进的重点项目——30万吨乙烯工程工地试用。人们惊奇地发现,孙致明研制的碳纤维密封材料完全可以与进口的相媲美。
在管道纵横的某造纸厂。过去用石棉材料密封,五天更换一次。而使用碳纤维密封材料,五个月过去了,机器照常运转,没有出现“跑、冒、滴、漏”。孙致明的生产设备成本低,节能,耗电量大大低于国外同类设备。
孙致明既兴奋又担心。万一鉴定会“砸锅”,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进京之前,他偷偷地把一包氰酸钾铝毒药和一封遗书揣进上衣口袋。他写道:“如果鉴定会通不过,请允许我厂生产吧。不然,那山一样高的债台会把厂子压得粉碎。”
然而,鉴定结果,到会的十几位特种纤维专家对他的研制成果大加赞赏。鉴定会经过充分热烈的讨论和答辩,专家们形成一致意见:
孙致明研制的方箱式分层预氧化炉,是我国目前预氧丝生产能力最大的先进设备;他研制的预氧丝方绳连续碳化炉及其监测设备,填补了我国一项空白;他研制的OF、GCF系列产品均为国内首创,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在碳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废气焚烧处理,属国内首创……
会场响起热烈掌声。
孙致明含着泪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连连给与会者鞠躬。一块巨石落地,多年的疲乏一下子传遍全身。顷刻,他瘫软在椅子上晕过去了。他被送进医院。
在医院里,他足足睡了两天两夜。醒来,就把那包谁也不知道的毒药用力摔进厕所的下水道。
孙致明的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与会者。专家们到医院看望他,赞扬说:“都有你这样的精神和劲头,国家一定会发达起来!”
建国40周年前夕,孙致明被评为吉林省劳动模范。
现在,孙致明研制的碳纤维密封材料生产线已经扩散到抚顺、北京、兰州等地。产品应用到石油、化工等领域。
他的工厂已有500多平方米厂房,62万元固定资产。有60多名农家子女进厂当了工人。工厂给山村带来勃勃生机,经济效益令人兴奋。
孙致明的生命像火一样在继续燃烧。吉林省科委帮助他建立了碳纤维研究实验室。他决心在科研的道路上让生命撞击出更加耀眼的火花。
孙致明给工厂定名为“柳河县光华复合材料厂”。光华,光华,他要的是光耀中华。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