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面向未来 面向市场——欧洲共同体的科技合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04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1989年终专稿

  面向未来 面向市场
——欧洲共同体的科技合作
本报记者 江建国
去年是欧洲共同体继续大力推进科研合作的一年。年初欧共体委员会发表了“关于欧洲科技现状的第一个报告”,提出今后西欧科技联合攻关的重点领域;6月下旬,以欧共体国家为主、欧共体委员会参予和支持的尤里卡计划第7次部长会议制定了中期发展计划,审议批准了一批新项目;7月底欧共体委员会提出了第三个科研总体规划(1990——1994)。这些步骤表明,欧共体面临世界科技进步的挑战,正在日益加强联合,为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欧洲科技共同体而努力。
    美日挑战促使西欧联合
欧洲曾是雷达、广播、电视、核裂变、核聚变、喷气发动机和导弹的发明地,但是在近些年的以微电子为中心的科技进步中西欧明显落后。以西德为例,国内各行业所需半导体芯片对美、日的依赖程度最轻的也达60%。世界芯片的消耗量40%在西欧,但西欧的产量仅占10%。西欧科研人员不足,企业的科研人员仅占5%,而日本是15%。经合组织国家科研人员的75%在美国和日本。西欧科研经费支出也不如美国、日本,在先进工业国中形成了美国出科研成果、日本出产品、西欧被挤到一边的局面。西欧工业的竞争力下降。
面对这种形势,1974年欧洲共同体开始协调科研政策。1983年欧共体通过了为期4年的第一个科研总体规划,主要是确定了联合科研的方针。1985年在米兰和卢森堡的两次欧共体首脑会议上科技合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在西德、法国的倡议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中增加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一章,强调把科技作为增强西欧经济竞争力的基础。同年尤里卡计划诞生。1987年欧共体制定了第二个科研总体规划,突出微电子领域。
各国政府、欧共体委员会和企业界普遍增加科研经费。西德1970年科研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2%,1988年已达到3%,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水平,意大利达到2.6%,法国也达到2.4%,像西班牙这样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去年用于科研经费的支出也达到480亿比塞塔(约合7.2亿西德马克),是前所未有的。欧共体对第二个总体规划拨款54亿欧洲货币单位(埃居),而第三个总体规划则提高到77亿埃居。企业界的科研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欧共体科技合作的方向、任务和方针日益明确。从方针来说,过去欧共体科研集中于基础研究,现在强调基础研究要面向市场,研究新技术。从根本目的来说,欧共体希望通过科技合作,加强欧洲工业竞争力,推动建立欧洲统一经济区。
    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全面赶超计划
从去年通过的科研规划看,欧共体把信息技术作为科技合作的第一个重点。
具有代表性的是“埃斯普利特计划”(欧洲信息技术战略计划),这是欧共体科技合作的“旗舰”。1983年这一计划诞生时,确定了5个研究领域:微电子、软件技术、先进的数据处理、办公设备和计算机辅助加工,计划在10年之后追上世界先进水平。1984—1988年第一阶段总投资15亿埃居。去年年中,欧共体对第一阶段研究作了总结,认为研究已走上正轨,同时认为这一计划的实施改善了欧洲工业的技术基础,在工业自动化,软件工具方面已经走出了单纯接受别人一套的境地。前年开始的第二阶段(1988—1993)计划总投资一举提到32亿埃居,研究的方向是更加接近市场。
欧共体科技合作的第二大领域是着眼于未来能源供应的核聚变研究。第二个总体规划期间拨款21亿西德马克。1983年试验装置“杰特”投入运转,从而把西欧的核聚变研究带入世界先进行列,计划到1992年进入核聚变可控的论证阶段。“布赖特——尤拉姆”计划(技术基础研究)为期4年,内容是新型加工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涉及激光,系统设计,粘合材料等多个领域,有1000多家企业和科研部门参加研究。目的是全面改善加工工业技术基础。在航天技术方面,欧共体的阿丽亚娜运载火箭已经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1987年11月已决定研制更先进的阿丽亚娜5型火箭、“哥伦布”空间试验站和“赫尔梅斯”航天飞机,积极准备载人飞行。此外,欧共体总体规划中还包括一系列规模稍小的专项计划,涉及环境、健康、生物技术等等。
    相辅相成的尤里卡计划
1985年诞生的尤里卡计划与欧共体的科技合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实际上是欧共体科技合作的一个补充。尤里卡计划的区别在于:第一,研究项目由企业自主选择,自己寻找研究伙伴;第二,不搞基础研究,专门研究应用产品;第三,不限于欧共体国家。
尤里卡各项目仍以信息技术为主,其次是生产技术,激光技术和材料研究。比较突出的有:
“杰西”计划。这一计划的重点是研制高储存量芯片,半导体生产设备以及应用和相关的长期基础研究。目前有西德、法国、意大利、荷兰、英国的政府和企业参加,欧共体予以资助,总经费高达78亿西德马克,历时8年。此外,西德、法国、英国、挪威、瑞典共同建立了“尤里卡软件工厂”,集中了13个科研单位、大学和企业等,主要研制应用软件。
高清晰度电视是另一重点项目,对半导体和荧屏显示技术有重要作用,总经费达5亿马克,30个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予研究,预计1992年拿出产品。
欧共体的科技合作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已经显示出效果。近年世界信息技术市场增长年率为15%,而西欧自身年增长率已达到25%。但其主要弱点是研究成果向市场产品转换过程较慢,商业化程度远不及美国。西欧企业界的科研积极性不平衡。尤里卡计划、欧共体的研究计划和各国自己的项目有重复现象,这是90年代西欧科技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附图片)
▲图为二次大战时纳粹德国的“塔纳”军工厂遗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