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三次冲击 三次飞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1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退货总额6000万元!相当于沈阳气体压缩机厂年产值的80%。可是这个厂居然没有垮,反而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转危为安了。请看——
  三次冲击 三次飞跃
张文武 张成 晓杨  
1989年,对沈阳气压机厂来说是异乎寻常的:用户退货款总额达6000万元,相当于该厂1988年产值的80%。然而,去年一年他们试制完成了27种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使这个7000人的企业转危为安。
“沈气”为什么能在同类企业生产效益滑坡的情况下,度过难关呢?原来,这个厂早已经受过两次市场波动的猛烈冲击,挨过“蛇咬”的厂长越来越懂得怎样治“蛇”了。
三次冲击逼出了“三级跳”
看上去显得疲劳的张琴开厂长,深有感触地说:“改革10年,我厂经历了三次大冲击。第一次是1980—1981年,由于我们对商品经济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市场放开后,出现老产品没销路,新产品没出手的局面。怎么办?只有发挥我厂技术力量强的优势(压缩机行业的研究所设在该厂),相继开发了小化肥企业技术改造所急需的压缩机和化纤、纺织橡胶等工业部门急需的无油润滑空压机,使企业得以生存。1984年的产值、利润比1980年翻了一番。要说三次冲击逼得我们来了个‘三级跳’,这第一步跨得可谓艰难,但也使我们头脑清醒了,认准了开发新产品的道儿。第二次冲击是1985年下半年到1987年。由于进口化肥剧增,小化肥企业处境不佳,仅两个月用户就退掉订购的压缩机277台,合产值4900万元,相当于1984年全年的产值。这次,由于我们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和新产品储备,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开拓新市场,当年的产值、利润比1984年分别增长4%和25%,企业又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迈出了很不轻松的第二步。第三次冲击就是去年了,因国家压缩固定资产投资,小化肥技术改造项目大幅度削减,用户退货6000万元,资金、能源等也全面紧张。企业如何爬出低谷?只有靠我们几年积蓄的‘内功’应外变。我们一方面全力以赴组织科技人员夜以继日研制高水平的新产品,一方面大抓管理,挖潜。全体职工齐心协力,总算闯了过来。”
在三次市场变化的大冲击中,“沈气”之所以能屡战不败,靠的是以科技为先导,以质量为中心,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做到“生产第一代,研制第二代,开发第三代”。
自1986年以来,“沈气”共开发研制96种新产品,平均每年24种,每月有两种新产品问世。有7种产品获国、部优称号,24种填补了国家空白,9种达到80年代初世界发达国家同类产品水平,6种成为进口替代产品,12种进入了国际市场。大量新产品的开发,推动了企业技术和管理的进步。该企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0.7%,利润增长11%。
让出大路货专啃硬“骨头”
乡镇企业的崛起,使大中型企业老产品市场越来越狭窄。“沈气”生产的20立方米空压机和3.6立方米无油润滑空压机,虽都是国、部优产品,但该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属大路货,许多中小企业也能生产,若老抱着这些产品不放,就会陷入困境。于是他们集中精力开发那些小企业干不了的、国家急需的“骨头”产品。
敢于冒风险开发国家重点建设需要的产品。1985年,“沈气”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国家“七五”期间改出口原油为出口石油制品,急需大型氢气压缩机和氢气循环机,这是高等级防爆产品,技术水平高,生产难度大,过去一直靠进口。“沈气”分析了自己的实力,决定冒着风险干。他们将抚顺石油三厂已订购的两台氢压机,以最快速度试制了出来,经鉴定达到80年代初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的水平,填补了我国大型氢压机的空白。国家主管部门确认“沈气”为氢压机定点生产厂。去年,该厂共生产了14种27台氢压机,为国家节约外汇2500万美元。
敢于研制超前的新产品,引导市场。老牌大路货市场已被挤占,能否把眼光放得远点?“沈气”人分析1985年小化肥市场受到进口化肥的冲击,原因在于国产小化肥竞争不过进口的尿素。小化肥厂要生存,势必进行技术改造,增加产量,达到年产3万吨以上的规模。于是,“沈气”在1987年小化肥市场尚未复苏期间,超前设计制造了单机年产1万吨的压缩机。这种机器一问世,正好赶上小化肥厂二期改造的高潮,销售额达5520万元。
新产品的质量靠全面消化引进技术保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用户对产品技术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几年来,“沈气”投资2000多万元,先后从瑞士、联邦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引进了软件和硬件。为尽快吸收和转化引进技术,该厂集中翻译人员用一年多时间翻译了32箱技术资料;先后派6批工程技术人员出国考察和培训,并特别要求出国人员,每人都要用引进技术设计出一种高水平的新产品。这个要求基本上实现了。消化引进技术的典型产品100立方米压缩机,全部采用引进技术,仅一年时间就完成制造任务,受到联邦德国专家的好评。目前,引进的整机设计、制造技术,已在40多种产品上应用,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如今“沈气”的压缩机正朝着高大精尖、品种多样、技术质量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
产品的技术含量高意味着什么
请看“沈气”1989年活动分析报告中的有关数字:
全年新产品销售收入比老产品高一倍。
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同期提高21%,略高于生产的增长,人均创利的增长略高于利税总额的增长。
新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3%,而新产品的定额工时仅占全部定额工时的18.6%,意味着工时结构变化,价值含量高的工时增加。
物耗比重由上年的70%降低到52%,钢材和生铁消耗量分别比上年下降49%和29%(物耗比重下降还有挖潜因素)。
“沈气”是我国最早生产压缩机的厂家之一。近几年,该厂通过消化进口软、硬件,使人的素质、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了。眼下,他们厂生产的往复式压缩机达到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的水平,已经替代了进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