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催醒藏乡的“金鹰”——青海省同仁县实现初级电气化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1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催醒藏乡的“金鹰”
——青海省同仁县实现初级电气化见闻
本报记者 郅振璞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隆务河,从海拔4042米的恰映山区,穿林越涧144公里泻入黄河,天然落差1882米。
从河口上溯,联办、村办、县办的水电站共有5座。条条引水渠盘绕山腰,座座水电站机声隆隆,高压线铁塔牵着丝丝银线,给数千平方公里的藏乡送去光明。去年,拥有其中4座发电站的同仁,成为全国藏乡第一个初级电气化县,藏家人无不赞美河上飞起了“金鹰”。
让穷水变富水
前不久,我从省会西宁出发去州府隆务镇。同车的州委书记桑杰说:同仁无煤少柴,自成为电气化试点县后,我们投资1000万元扩建电站线路,发电量由1984年的1269万千瓦时增到去年的3043万千瓦时。河上还可建7处小电站,装机4万多千瓦。我们就是要让穷水变富水,以电促工,以工扶农,振兴藏乡经济。”
抵隆务镇,已是傍晚,暮色中的高原小镇,灯火纷繁。翌日,山舞银蛇。州小水电公司经理辛家泰陪我访问了铁吾水电站和隆务变电站。辛经理翻开“电业史”:5年前,这里供电半径仅几十公里。1984年建立小水电公司后,重建和修建3条35千伏、6条10千伏的输电线路,还与大电联了网,解决了丰枯期供需矛盾;同时,又投资320万元,把供面电扩展到海拔3700米的泽库县。公司和各站、所实现了电力载波通讯,主要设备完好率达98.5%。
龙王送走酥油灯
发展小水电,首先使藏乡农业和群众生活发生巨变。
同仁县副县长张宏治对此感受最深,“过去用电,就是镇上照个明。现在13个乡镇中有12个通了电,人均年用电400多千瓦时。小型排灌、脱粒、粮油加工和乡镇企业,供电率达89%。13个小电灌站,使水浇地又扩大6000亩。1989年全县粮食总产1791.5万公斤,比历史最高的1984年还高7.9%哩。”
午后,我走进农民贡巴扎西家,他31岁,是保安乡电管员。他那正赶制藏靴的阿爸,领着孙女晒菜的阿妈,放下活计,端出凉丝丝的黄梨招待客人。贡巴扎西指着电灯、收录机、电视机、电炊具喜上眉梢:“嘿,现在连敬佛拜祖的酥油灯,都换用小电灯了。”他推开堂屋左侧的小佛堂门,拉了一下开关,暗红的小灯泡闪亮了。
巨变的藏乡,对漂泊国外的藏胞饶有吸引力。完德才让是回这里定居的第18家。他回国7个月,就在和日加村柏油路边盖了新房,夫妻俩带着已成年的两儿一女,住在这里。
53岁的完德才让笑眯眯地说:“我6岁进隆务寺当阿卡,1957年跟父亲到拉萨,后在锡金、印度开车。过去家家点酥油灯,没有煤油,靠水磨磨面。现在,水龙王把它们都冲走了。”
新兴工业起步
同仁实现初级电气化,带动了地方工业发展。以往,这里民族工业仅有传统的皮毛加工和藏靴,近年来,办起了汽车配件厂、水泥厂、民族服装厂、地毯厂、皮革厂、肉联厂、面粉厂、铝厂、铁合金厂等一大批新厂。198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765万元,比1984年增长2倍多。
“藏乡不怕‘电老虎’哟。”支援同仁铝厂的兰州铝厂高级工程师王恒瑞,语气温和而风趣。老王年届60,但不服老,从兰州来到这边远藏乡。他接着不时打来的长途电话,断断续续地介绍:“两年来的心血没白费。投资784万元,15个月就建成年产1200吨的铝厂。试产9个月,产铝800多吨,有特级铝、一级铝、二级铝三个品种。总算达到一扶贫、二用电的目的了。”
“去年小水电创利税167万元,我们小铝厂已上交税利200多万元……”我担心这类企业污染环境,老王却说:“全国62家铝厂,数这儿污染轻。我和农民在厂周围试验,你猜不到吧?小麦亩产700公斤,土豆5000公斤。”
沿隆务河奔波3天,我见到年都乎水电站老职工有河南的毛俊青、山东的刘德惠,在曲库乎水电站见到副站长、甘肃的张建忠等。小水电公司藏族干部张庸(原名尕藏才让)翘着大拇指说:“汉族职工占公司职工的2/3。他们在这里献了青春献子孙,真是藏乡的‘金鹰’。州县正在争取新的水电项目,我们离不开汉族兄弟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