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泰兴劲旅——记在调整中发展的泰兴县建筑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1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泰兴劲旅
——记在调整中发展的泰兴县建筑业
本报记者 朱维群
从1988年下半年开始的全国性压缩基建规模,使一度十分兴旺的建筑业跌入低谷。然而,被称为江苏建筑业一支劲旅的泰兴县建筑业却并未萎缩。去年这个县建筑队伍由4.4万人精简到3.8万人,而完成施工总产值却比上年增加8.2%,达4.5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19%,达1.19万元;经济总收入达1.24亿元,也比上年增长。
瞄准“保”的那一块
县委副书记翁振进对记者说:“国家宏观控制不是一刀切,而是有压有保。我们的经验就是瞄准‘保’的那一块,及时调整经营方向。比如,国家要保证能源、交通、原材料建设项目,我们可以主动将楼堂馆所撤下来的力量快速转移到这个方面上。治理整顿要求项目速度快、质量优、成本低,我们可以发扬县乡队伍不吃‘大锅饭’的优势,深化内部改革,提高竞争力。”
治理整顿在客观上无疑增加了县乡建筑业的困难,但是也带来机遇和希望,这是泰兴许多“老建筑”的共识。建工局长吴耀忠说:“紧缩强化了优胜劣汰,而首先被淘汰的必然是素质低、打乱仗的队伍。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压力,精简队伍,锻炼骨干,把企业素质‘逼’上一个新台阶。”
不断开拓新市场
“瞄准国家必保工程,背靠‘重点’求生存”,是泰兴建筑业十年来一贯的经营思想。他们的队伍长期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北京、湖北以至新疆的一系列重点石油项目上。泰兴县除继续以良好的施工信誉巩固已有阵地外,又积极向林业、铁路和煤炭系统推进。同时与21个国营大企业联营,使自己的力量间接地纳入国家计划范围。目前泰兴县为国家必保项目服务的队伍达1.5万人,占外出施工总人数一半以上,预测近年可增加并稳定在2万人。
“窝边草”也要吃,这是泰兴的又一招。过去大批队伍出县施工,县内集镇、农房建设反而延缓,有些市场被农村小包工头占领。去年县政府重新规划县内施工任务,有28个乡镇建筑公司成立了农村建筑队,各乡镇普遍建立了建管局。目前县内施工队伍达1.5万人,比1988年增加0.8万人。
他们还提倡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去年各建筑公司投资1500万元建起小自来水厂、建材厂等70多个,还办起住宅建设公司,开发房地产。
借助压力苦练内功
1983年,全县建筑职工只有0.18%有技术职称,经过多年培训、考核,现已超过3%,基本达到部定资质标准。人均技术装备800元,超过全省人均500元的水平;现有机械可以承接140米的高层建筑;县属5个公司中有4个被评为建筑二级企业,为全省各县独有。他们在基本完成初级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和发放上岗证后,1989年冬又转入中级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和考核发证。从今年起,他们规定,外出施工队长必须持有“队长合格证书”,施工等六大员必须持“岗位合格证书”上岗,无证者,限期撤离管理岗位。
过去由于土建工程任务饱满,装璜、水电安装、园林建设等技术性配套任务往往要分包出去。县建工局去年在原有专业队伍的基础上恢复或新建了机电安装、市政建设、古典园林等专业性工程处和公司,满足市场多样化要求。北方某城市去年原打算压缩泰兴队伍,但由于泰兴专业队伍能适应城市多种配套工程,结果不仅没减下去,反而增加了人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