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钢琴鬼才”霍罗维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1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今古人物

  “钢琴鬼才”霍罗维茨
肖勇
数月前,全世界的大报几乎都报道了弗拉基米尔·霍罗维茨逝世的消息,人们称他是“二十世纪的李斯特”,为这位当代最负盛名的钢琴家离去感到非常惋惜。
霍罗维茨一九○四年十月出生在乌克兰首府基辅一个犹太人家庭,一九四二年加入美国籍。他自六岁开始习琴,在黑白键上流驶了八十个春秋。他的演奏风格独树一帜,技巧出神入化。十六岁那年他便在全苏各地巡演,一举扬名,所到之处,听众为之倾倒。二十岁时,在列宁格勒连续举办二十五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共演奏莫扎特、拉赫玛尼诺夫、柴可夫斯基等名家的作品二百余首。后来,他相继征服了柏林、巴黎、纽约,及至定居美国后,一直被那里的人民奉为“国宝”。
“腕下有神,指下有鬼”,霍罗维茨对广大听众来说,永远是传奇人物。近百年来,享誉世界的钢琴大师各有各的法宝,而霍罗维茨的“鬼才”更是独一无二的。他从不拘一格,以大胆改编伟大作曲家的乐谱著称,每隔几年,就要对自己的演奏风格来一个突破,因此听众无论如何也猜不出他下一次弹经典之作时会是什么面貌。他的非凡演绎才能和不断进取的创造性,是其保持艺术活力的根本原因。一九三一年,霍罗维茨与劲敌阿瑟·鲁宾斯坦在美国相遇,后者也是本世纪杰出的钢琴大师。两强艺坛逐鹿,结果鲁宾斯坦此后足足隐退六载,潜心习艺,琢磨如何“攻克”来自俄国的年轻挑战者的妙着。
虽说霍罗维茨属于“浪漫派”,但他每一次登台,却没有丝毫的做作,弹琴的姿势堪称精练的典范:身体接近静止,手指绝无多余的动作。当有人问他演奏诀窍何在时,他坦诚答道:“首先是理智、感情与手指三者的协调结合,最重要的是感情。”
四年前,美苏两国宣布结束冷战,华盛顿向莫斯科派出第一位友好使者,这特殊的使命落在霍罗维茨肩上,他受到戈尔巴乔夫的热情欢迎,先后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地举办乐事,刮起了一股荣归故里、献艺父老的旋风。
当代美国音乐大师明茨就霍罗维茨逝世发表评论说,“伟大的钢琴艺术传统的最后一颗明星陨落了。” 
                   肖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