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为大地再增新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2
第1版(要闻)
专栏:

  为大地再增新绿
本报评论员
今天,是90年代第一个植树节。在这个充满绿意的日子里,我们向奋战在林业建设第一线的千千万万绿色使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经过建国40年,特别是改革近十年来的努力,与其他行业一样,我国林业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全国建立了131个国营林业局、4100多个国营林场和11万个乡村林场;速生丰产林面积逾3000万亩;北方各省区广泛开展了堪称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在自然条件恶劣的风沙地区已造林上亿亩。全国人工林保存面积40年累积近5亿亩,居世界第一位。全国森林覆盖率已由十年前的12%上升到12.98%。我们对林业形势必须有全面的认识。正视问题,保持警觉;肯定成就,鼓舞斗志,以更高昂的热情,争取林业的更大发展。
实践证明,林业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各级领导重视是关键的一条。多年来,虽然我们工作中出现过某些失误,但我们从未间断过林业建设,党和国家一直对关系国计民生的林业非常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更是亲自倡导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并身体力行年年参加植树,给全党全国人民带了头。最近,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致信全国绿化委员会会议,要求切实加强领导,提高全国人民绿化国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了加快林业发展,许多省、地、县主要领导干部,纷纷兴办造林绿化点,签订造林绿化目标责任状。这些都有力地激发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推动了林业建设的发展。要保持林业发展好势头,首先要保持从上到下各级领导亲自抓造林绿化的劲头。“为官一任,绿化一方”。真抓实干,一抓到底,一代一代坚持下去。
林业的发展还得益于改革和各项政策的落实。近年来各地都建立和实行了林业生产责任制,调动了林农和林业职工的积极性,使大片荒山得以绿化。这种责任制形式适合我国林业建设的实际情况,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林业具有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更需要稳定的政策环境。政策多变,不仅不利于荒山绿化,而且会引发对现有森林的破坏。我们要用稳定的政策调动群众兴林的积极性,用已有的法律、法规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保证林业建设健康发展。
植树造林除了要有声势之外,还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推广。林业部确定今年为“林业质量年”,并提出用科学技术振兴林业的设想和目标,这是保证林业建设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措施。当前要抓好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围绕提高造林、营林质量,大力推广良种选育、科学育苗、科学种植和科学抚育,以及提高木材的利用率和林产品质量。要动员和鼓励科技人员上山入林、深入基层,采取包括技术承包在内的各种形式,开展技术推广工作。林业建设要逐步做到营造一片,成活一片,成林一片,成材一片。
全党全民办林业,是我们社会主义的优势,也是我国林业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近年来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开展,为我国林业增添了新的活力。这种形式要长久坚持下去。无论职务高低,每个适龄公民都要把每年植树3—5株作为必尽的义务。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为广大公民创造义务植树的必要条件。
东风送暖,大地回春。公民们,赶快行动起来,用辛勤的汗水,为祖国大地再添一片新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