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咱不能离群众远了”——记中共鸡西市委书记刘永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08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咱不能离群众远了”
——记中共鸡西市委书记刘永范
到村头地边才能摸透农民的心思
黑龙江省鸡西市市委书记刘永范上任第二天就不见了。
这是1987年5月17日。阴雨绵绵,路途泥泞,刘永范奔波在鸡东县永河乡、平阳镇乡村。到了村里,他蹲在王老汉的田头上,扳着指头帮他算细帐。看老哥俩那个热乎劲儿,真像一家人似的。
刘永范与农民们有着特殊感情。上任两年多,全市20多个乡他都去过。市委分工他重点抓的麻山区22个村31个自然屯都留下他的足迹,有的村去过10多次。
初夏的一天,雨下个不停。刘永范从前东新村出发到后东新村。吉普车行不久便“趴窝”了。离后东新村还有四五公里哩!市委秘书小张说:“你的病刚好不久,以后再去吧。”刘永范没吭声,踏着泥泞的路,一歪一滑向村里走去。走了一上午才到村里,泥巴满身,肌肠辘辘。到村里后,他在小卖部买了一袋饼干,吃完就开始调查了解村民们有啥困难、有啥致富的主意。
在农民中间,刘永范一点也没有市委书记的架子。共荣村老村长郑连富说:“老刘来俺家,盘腿往炕上一坐,唠起庄稼的事儿头头是道。赶上吃饭,煎饼卷大葱,炒土豆,烧茄子,苞米渣,炸大酱,啥都行啊。对这样的干部,咱就是愿意掏掏心里话。”
刘永范长期在基层奔波,市里的干部们劝他注意休息。他说:“咱不能老蹲在机关里,不能离群众远了,离官僚近了。”他还说,只有到村头地边,才能摸透农民的心思。1989年,他通过在麻山区的多方了解,写出了3篇很有份量的调查报告,提出了使鸡西市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方案。
    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员的职责
麻山区距鸡西市区69公里,区招待所的房间有高档的,也有低档的。低档房间,既无彩电又无地毯,塞着四张普通的沙发床,洗澡、洗脸要到室外打水,上厕所要走出200多米。刘永范每到麻山,带着司机和秘书,就住在这样的房间。他说,咱是来为群众办事的,不是来享乐的。
青龙村人均只有3亩地,许多农民穷得没钱买油盐。刘永范山前山后转了十来次,建议村里利用附近山上的柞树养蚕,建个缫丝厂。他同村民们一起搞预算,帮助村里跑资金,跑设备。现在缫丝厂建起来了,一年可以赚50万元。
1988年4月25日,刘永范在麻山区农村奔波了一整天,回到市里的当天夜里,脑血栓发作了,他不得不住进医院。病情稍稍好转,他就把区里的干部们叫到病房,商量怎样帮助群众养鹅,怎样尽快把村办的石墨矿搞起来。区里的干部们见他脸色苍白,说话有气无力,不忍让他劳神费心。刘永范说:“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员的职责。这几件事没落实,我心不安!”
刘永范家在外地,为了让他休息好,市里安排他住在市政府招待所。没两天,他就把全部家当——两只皮箱搬到了办公室。他说:“我占招待所的房子,一天要花去三四十元,住在办公室既省钱,还可以抽出时间处理各种问题,这不很好吗?”
他一心想着群众,群众也信任他。双峰村7名党员赶着牛车走30多里路,专门找他商议致富门路。农民们有啥难处,总是先同他商量。
    因为有困难,才需要我们去解决
刘永范刚到鸡西市时,打开水龙头,淌出的是浑浊的黄水……他想,群众中还有多少困难得不到解决啊!
第二天,他到大街小巷与市民聊天,从居民楼1层走到6层查看水、电情况。他听到群众中流传着一副对联,上联是:早停电,晚停电,早晚停电;下联是:晚点蜡,早点蜡,晚早点蜡。横批:还我蜡钱。
鸡西是30年代开发的老矿区,虽然煤炭产量居全国第4位,市政基础设施却比较落后,一些电厂设备、水泵还是解放前留下来的,城市基础设施欠帐3.4亿元。尽管历届政府作了很大努力,水、电、菜、路等诸难始终没有解决。
面对这一大堆难题,刘永范心情沉重。在市委召开的会议上,他说:“正因为群众还有困难,才需要我们共产党员去解决!”不久,在市党代会的报告中,市委提出全市党员要从解决群众最迫切需要的问题着手,多办实事。刘永范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决定,先从水抓起。为解决水源紧张,刘永范和市长王宗璋几乎天天爬青龙山,寻找水源。他们与工程技术人员座谈,听工人发表意见,决定节省其他开支,筹措资金,加快给水工程进度。如今,新的供水设施已投入使用,日供水量4.5万吨,鸡西市区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自给有余了,多少年的老大难解决了。                  (徐江善 刘学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