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印加帝国”农作物重放异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08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印加帝国”农作物重放异彩
本报记者 仓立德
漫步华盛顿大一点的食品店,常能发现一些过去不大熟悉的蔬菜或水果。譬如暗红色的鲜人掌果、碧绿的鳄梨、状如香蕉但不可生食的大蕉、球状的洋蓟、大如拳头的象蒜、细嫩的苜蓿籽芽等。但更令人感兴趣的是那些不久前还鲜有所闻的“印加蔬果”,如新近从新西兰进口、形似鸭蛋、呈血红色的“塔马里罗”,或称“树番茄”。它原产于古代“印加帝国”(今秘鲁)的安第斯山麓,近年才受到科学家和消费者的重视和欢迎。
印加帝国曾创造了数千年的灿烂文化。1351年西班牙殖民者征服这块土地时,发现那里不但有巍峨的太阳金字塔,还有70多种农作物,包括各种谷物、蔬菜、水果,种类之多相当于当时欧、亚两洲的总和。但殖民者强迫当地印第安居民改种欧洲小麦、黑麦、胡萝卜。久而久之,大多数原有农作物或者失传,或者沦为野生,只有土豆和利马豆保留下来。现在土豆已成为仅次于小麦、稻米、玉米的世界第四大农作物。
据科学家测算,目前全世界至少有2万种可食植物,其中得到利用的只有约100种,经常食用的仅20多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食物结构多样化和营养价值均衡搭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大批过去默默无闻的野生植物得以开发,不少印加农作物因此又开始重放异彩。
营养丰富且有发展潜力的印加农作物,目前已知有31种。主要几种是:有“安第斯名珠”美誉的“查里摩亚”果,皮呈绿色,质地松软如奶油,甜美多汁,更妙的是其味兼有香蕉、菠萝和木瓜的特点,目前已在美国加州落户;以“谷物之母”驰名的“金瓦”,谷粒所含蛋白质相当于常见谷物的两倍;黄紫色的帕皮诺果,味美如甜瓜,可在种番茄的地方生长,维生素C含量相当于许多柑、桔类;“阿拉卡察”,一种白、黄或紫色的块茎植物,状如胡萝卜,煎、煮、烤食都可,味道像元白菜、芹菜和炒花生的混合物;还有高蛋白、低淀粉的“努恩亚斯”豆,受热后自动爆裂,像松软的爆米花,甘美赛炒花生。
目前,印加农作物已在不少国家开花结果,一些产品也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巴西培育并在国内销售“阿拉卡察”;斯里兰卡引种成功根块作物“乌尤科”;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种植了有“安第斯金果”之称的“纳兰希亚”。至于动手较早的新西兰,除树番茄外,块茎植物“奥加”的栽培史已达20年,如今以“新西兰红薯”名闻遐迩。美国洛杉矶一位水果批发商因引进印加水果,其公司销售额3年来已从1100万美元增至1800万美元。一些日本居民喜用“帕皮诺”果当饭后点心,或当佳品馈赠亲友。
曾因推动“绿色革命”卓有成效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农业科学家诺曼·博劳格认为,只要加强研究,印加农作物可能有巨大潜力。由秘鲁、哥斯达黎加、美国等国科学家组成的专家组,目前正在研究用生物工程手段培育适应性更强、更高产的新品种。一些专家认为,大部分印加农作物来自高海拔地区,因而在非洲、印度、东南亚、欧洲、日本、北美等热带和寒温带地区都有良好的商业化生产前景。科学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某些印加帝国的农作物不仅能成为人们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改善人类目前仍嫌单一的饮食结构,而且能在主要农作物歉收时弥补食物的不足,以及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一笔重要农业收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