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林业减灾 必须抓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2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林业减灾 必须抓紧
林业部部长 高德占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然而,森林的发展受着自然条件的严重制约和影响。树木生长周期长,破坏容易恢复难。森林火灾、病虫害和乱砍滥伐是林业的“三害”,对森林带来的危害极为严重。据统计,我国自解放初到1987年,平均每年因森林火灾受害面积100万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受害森林面积与森林总面积之比)高达8‰以上,累计森林成灾面积约占同期造林保存面积的25—30%。1987年5月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达100多万公顷,至今人们记忆犹新。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自1980年以来,全国每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在600万公顷以上,其中1988年高达930万公顷。每年因病虫害减少的林木生长量约1000万立方米,经济损失十几亿元。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人均占有森林很少的国家,森林资源显得格外宝贵,因此,保护森林,减少灾害,发展林业的任务极其紧迫而艰巨。
党和国家对林业减灾工作历来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方面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同时,全面加强林业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88、1989连续两年全国森林火灾大面积、大幅度下降,森林受害率已由8‰降到1‰以下。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能力逐步提高,防治面积已占病虫害发生面积的1/3。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的林业防灾救灾能力还不高,基础工作十分薄弱,技术手段仍很落后,防灾队伍力量不够强,对一些危害严重的森林病虫害尚无根治办法,发生大的森林火灾的危险性依然存在。林业减灾,必须抓紧。
为响应联合国关于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的活动,在国际减灾十年中,我国林业减灾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总的目标是,要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防灾救灾能力要有较大提高,使森林火灾受害率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率逐步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林业减灾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生态环境,是一件影响全局的大事。对此,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防灾救灾的紧迫感,牢固树立发展与保护并重,造林绿化与防灾减灾同时抓的指导思想。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谁主管、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减灾指标,实行目标管理,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并且要经常进行检查,真正兑现奖惩。要严格执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抓早、抓紧、抓实、抓狠。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林业防灾减灾意识,增强防灾救灾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严字当头,把各项预防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地块、人头。不断提高对林业灾害的监测预报能力,同时做好救灾的各项准备,一旦出现火情和虫情,能早发现、早出动、早消灭,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和“治早、治小、治了”。国务院已经公布实施了《森林防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使林业减灾工作有法可依。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完善配套的规章制度。要坚持依法治灾,对于违法行为,要严肃处理,依法追究。林业减灾要依靠科学,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对重点防灾救灾项目,要组织技术攻关,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为提高林业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还要从实际出发,制定规划,多方集资,增加投入,切实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林业减灾,必须建立健全林业防灾体系,不断提高防灾减灾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要严格统计报告制度,加强值班调度,随时掌握灾情信息,做到快速反应,努力做到林业减灾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我们相信,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依靠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通过治理整顿和深化林业改革,一定能不断提高林业减灾工作水平,一定能实现林业减灾的奋斗目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