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三千沟壑飘果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09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平陆不平沟三千”。过去平陆的沟是黄色的沟,如今都变成了绿色的沟。
县委书记王俊喜带领全县人民栽树种果,使——
三千沟壑飘果香
毛志远 吕企才
“平陆不平沟三千”,每当人们说起山西平陆县的自然条件时,县委书记王俊喜说得更准确:“平陆境内直接通向黄河的沟3195条,268座山,71个滩,24条塬”。但谁也没有想到,仅仅几年时间,平陆山山着绿装,沟沟飘果香,全县实现人均一亩经济林,仅苹果一项,年收入就占全县农业总收入的33%。
1986年9月,已逾不惑之年的王俊喜到平陆任县委书记。上任伊始,他便深入沟沟村村了解情况。在调查中,他看到了平陆的优势: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对水果生产有利,使各类水果着色好、糖份积累高。但当时全县只有苹果树3万多亩。通过反复论证,县领导做出了新的决策:发挥山区优势,强化农业基础,唱好“三台大戏”(果林、畜牧、加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以苹果生产为龙头的果林业第一台“大戏”唱起来了。王俊喜既唱“主角”,又跑“龙套”,帮助张村、杜马、常乐三个村建立了苹果生产基地。这些基地的苹果产量占全县总产量的54%,人均苹果年收入217元。同时,他运用典型,以点带面。城关镇东韩窑村农民郑锁成,承包6亩果园,亩产超一万公斤,除上缴1万多元承包金外,个人年收入万元以上。王俊喜在这里召开全县各乡干部、群众代表参加的现场会,推广郑锁成的经验。
群众的积极性很快就起来了。可是,一些乡村出现了盲目发展的倾向,甚至把好粮田改为果园。针对这种情况,王俊喜及时提出12字方针:上山、下滩、爬坡、进沟、入院、占边,不准果树与粮棉争好田。与此同时,王俊喜注重引导群众运用先进的果树栽培技术,提倡科技兴果。他亲自联系,先后聘请了30多位外地专家到平陆传授技术,并从当地选拔了800多科技能人担任科技教师。现在全县各类果树管理技术人员达3000多人,半数以上的农户依靠科技种果、管果。
果树栽上不久,王俊喜就开始抓产后服务了。他和有关部门一起及时组织力量,狠抓苹果的远销、保鲜和加工增值。全县先后建起果品加工企业279个,年加工鲜果8300多吨,加工增值780万元,保鲜增值300万元。平陆的苹果远销到东北、西北、南方20多个省、市。
“脚板底下知民情”,这已成为王俊喜的一句口头禅。他到平陆工作3年多,在机关办公室坐的时间很少,2/3以上是在山上串,沟里钻。全县226个行政村、1242个自然庄,他几乎跑遍了,并先后建立了100多个重点联系户。“县太爷”整天钻山沟,苦不苦?王俊喜说:“感受到更多的是山区人民诚挚的感情。因而想到的不是如何脱身平陆,而是‘芝麻官’的历史责任。”
如今,平陆有成片苹果园5113个,面积达20多万亩,靠苹果生产率先致富的已有2600多户。当然,发展起来的不光是苹果,平陆的粮棉生产也是连续3年获得了丰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