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昔日污水沟 今朝垂钓处——新加坡河的变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09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出访归来

  昔日污水沟 今朝垂钓处
——新加坡河的变迁
本报记者 鲍世绍
上月初,我们在新加坡参加了亚太地区报业讨论会之后,应东道主新加坡记者联盟主席陈天成先生的邀请,乘船游览了新加坡河。陈先生坦诚地对我们说,“要是在10年前,作为主人,我决不会把你们带到这里来,更不必说登舟游江了”。新加坡河自然成了我们当时交谈的主要话题。
新加坡河全长不过四、五公里,河面最宽处也仅百十来米。过去,河水遭到严重污染,恶臭刺鼻。河两岸的两万多家住户没有现代卫生设施,污水和垃圾等直接排入河里;河流上游有610家农场,饲养着7.5万头猪、12.5万只鸭子,严重污染了水源;5000多名街头小贩也不断向河里倾注污物;水果、蔬菜的批发市场给河流带来了无法计量的垃圾和脏物……
面对这一难题,曾出现过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一位从事新加坡城建规划的外国专家认为,应当把河填平,这样,既能根治污染,又可在新造的土地上建房,而新加坡的地价是十分昂贵的。新加坡政府和人民却认为,新加坡河是古老文化的命脉,印记着历史的痕迹。它是民族的象征,应不惜代价把它保存下来,治理好。
1977年初,李光耀总理提出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在10年内让人们能享受到在新加坡河垂钓的乐趣”。遂即,治理河流的工程就开始了。10年当中,共耗资3500万新元(1美元约合1.9新元)。河底挖出了350万立方米烂泥,铺设了60万立方米沙土,岸边修筑了护墙,铺设了人行道,建造了供驳船停靠的码头。同时,陈旧的住宅、仓库也为高层旅馆、酒楼等现代化建筑所取代,河水污染也得到了治理。两年前,庆祝治河竣工的时候,政府投放了数千尾鱼苗和几十万只虾苗,现在,岸边也确实有人垂钩钓鱼了。过去杂乱的景象不见了,新加坡河畔成了在闹市中一个供游人漫步和休憩的理想场所,被列为市内的重要旅游点。
我们泛舟在新加坡河上,一边交谈,一边欣赏两岸景色,不知不觉驶到了出海口。船刚调头,陈先生指着市区里的中国银行10层办公楼,对我们说,“在50年代,中国银行大楼是新加坡的最高建筑,而今它却被挤在林立的高楼群里,十分不显眼了。”新加坡25年来经济的发展是迅速的,这是260万新加坡人艰苦奋斗的结果。新加坡河的变迁就是新加坡发展的一个缩影。
离船登岸,我陷入了沉思。我想起了新加坡《联合晚报》去年早些时候发表的一篇评论。评论中写到:“今日我们的成功,虽然不能否定我们借助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和西方价值观的帮助。但我们固有的传统思想,东方的价值观却也发挥了等量的作用”,“很多人完全误解了新加坡成功的动力,把‘现代化’和‘西化’加等号,这是错误的观念造成的。现代化并不等于西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