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中国农村教育的希望所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13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中国农村教育的希望所在
何东昌
编者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解决当前农业面临的许多问题,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都必须依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和培养各级农业技术人才。搞好农村教育,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农村实际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事。何东昌同志的文章,总结了近十年来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提出了今后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值得一读。
中国教育的大头在农村,搞好农村教育,是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事
国家教委提出的“燎原计划”涉及中国农村教育走什么路子这个重要的问题。“燎原计划”实际上是1958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涌现出一些搞得好的农村教育改革的经验,根据这些实践经验提出来的。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们必须重视农村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决不能只办成城市的教育,或者虽然也在农村办教育,但不符合农村的实际。农村教育不仅是农业教育。就农业教育来讲,世界上农业过关比较好的国家,比如美国、法国,都是要求农村的青少年,除了基础教育以外,必须有职业技术教育。这反映了某种规律性。我们要总结过去已有的经验,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发展教育的路子。这里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处理好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从建国以来的经验看,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教育是不可能发展的。
农业永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现在我们从事农业的人口还很多,就是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百分之几的人搞农业也还是基础,总得吃饱饭才能做别的事。农村还有乡镇企业等各项事业都需要人才。中国教育的大头在农村。搞好农村教育,是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事。
中国人均的自然资源比较短缺,这是一个基本的国情。要保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当然,要靠政策和投入,但从长远看,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非靠科技不行。中国的农业将来应该是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否则,国家富不起来。我国应是运用生物技术最好的国家,那样,我们的农业才能找到出路,农业这个基础才能保得住。否则,要拖我们现代化的后腿。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具有非常强的吸收现代科技的能力,这就只有依靠教育。
形成教育与农村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机制,这是使农村教育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
原来意义上的基础教育,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搞好了,也都只是学了一般基础文化科学知识,这样的学生仍不适应农业和乡镇企业发展的需要。要从需要来建立职业技术教育这个中间环节,加以衔接,才能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这个中心环节和其他各方面的建设,使教育有效地为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经济发展了,就可以依靠政策调动农村各个方面的办学的积极性,特别是农民的积极性。教育对他们有利,他们就有更大可能来支持教育,给教育更多的物质条件。形成教育与农村经济建设互相促进的机制,这是使农村教育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
基础教育要地方化,发展基础教育还要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相结合。从全国搞得好的乡来看,有很贫困的地方,也有上海郊区等经济富裕的地方,“燎原计划”这个思路适用的面是很宽的。基础教育起点会有高有低,教育结构各个层次的比重会有不同,面向的一、二、三产业结构也会不同,但基本思路是一致的。这给我们增强了信心。同西方发达国家比,像法国新型农民的培养也就是从14岁起,加2到3年的职业技术教育,他们还有不断更新的成人教育。法国在1960年以前是农业进口国,后来,逐渐变成了出口国。从国际趋势来看,我们现在改革农村教育的基本思路是有相当强的生命力的。
现在,乡镇企业面临调整提高等问题,从而向教育提出挑战。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使我们找到了一种使教育同经济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的具体形式。要面向农业,一般的县要有一个办得好的农职中学,这是龙头。它不能包分配,不能“黑板上种地”,专业设置要对路,要长班短班结合等等。一般做到这几点,就会有很大活力。然后是乡初中,加上乡农技校,或农科教中心,再就是村小和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大体是这个格局,与当地需要结合好,是我们初步找到的路子。尽管面还不广,却是中国农村教育的希望所在。
这是一个观念转变,从经济方面讲,要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教育部门也有一个转变,义务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转变,义务教育是全体学龄儿童必须依法接受的教育,与传统的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有原则的不同。从农村讲,决不能办成离开农村的教育。这在教育思想上是个大的变化,跟传统以及干部、群众的习惯想法都有不同。要适应农村以经济为中心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教育和经济部门都要转变观念。总之,“燎原计划”的基本思路是普遍适用的。李鹏同志在198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讲,这是有重大意义的一项社会工程。
农村的教育要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只有跟当地的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教育才有生命力,有活力
为了使广大农民群众理解“燎原计划”,我们从职教或成人教育寻找突破口,是必要的。上一些短平快项目,通过职业技术培训能在一二年内见到实效,是个好的工作方法。“燎原计划”涉及到教育改革问题,决不仅仅是成人、初高中生的短期培训,或者只是职业技术教育,而是涉及到整个教育。这一点不要产生误解,还是要有良好的基础教育作底子。这就涉及到长远的素质问题。还会牵动扫盲,因为我们讲现在国家要富起来,是讲的人均的概念,讲总国力的概念。经济上有人均概念,教育也有一个人均受教育的概念。“燎原计划”会牵动扫盲,也会牵动特殊教育的发展,将来还要牵动高等教育的发展,首先牵动的是师范、农业大学、医学。某些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提高,也会牵动工科教育的发展。我们的视野要放宽一些。
“燎原计划”跟经济建设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的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强调这一点,对不对?是不是实用主义,是不是不重视政治思想教育?是不是不重视素质教育?建国以来农村教育的基本经验,没有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有教育的发展,教育不与经济结合就没有出路。经济上不去,学校办不起来,什么素质也没有了。现在就上小学来看,农民是懂得的,为什么?因为要识字,要会算帐,因此要上小学,这个没有问题,上初中如何,如果毕业了,仍然是老样子,跟他爹学老办法种地,这学要不要上,在农民的脑子里是一个很大的问号,因此,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初中的流失问题大概很难彻底解决好。流失了,什么素质也谈不上。我们讲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人并不是只要学职业技术就行。要有文化科学知识,同时必须有政治觉悟、道德和体育,这是毫无疑义的。但讲为哪方面事业服务,与培养什么样的人不完全是同一个概念。一讲服务,有的说这样教育不是变成单纯的工具了吗?如果教育能够成为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工具,我看这个工具就不错,这有什么坏处?抽象地讲人的素质,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所以,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已在这个共同理想之中。我们如果能够服好务,那就是教育的了不起的成绩。问题是现在我们服务得不够好。我们当然要重视基础教育,要把它办好,现在的问题是要改变小学上初中仅仅是为了升学或者是为了当干部、当知识分子这个旧观念。应该教育绝大多数学生热爱农村,有为农村的现代化献身的精神,要特别强调,农村的教育要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这个没有错,否则,我们打动不了农民的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讲只为经济建设服务,在一定的时候强调一下没有坏处,辩证法是要有重点的。当然,我们农村的教育,也要为农村的政治建设、文化教育建设服务,这方面过去我们做得也是不够的。这要求我们的教育改变脱离实际的状况,真正跟社会实际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从农村的中小学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来看,只有跟当地的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教育才有生命力,有活力。从思想道德这方面来讲,我们的教学内容要与农村的民主建设、法制建设,与改变农村落后的封建的习俗结合起来,这方面我们的教学内容还不太适应。将来我们的小学校长和中学校长要能够成为一个村乡领导的参谋,全面地介入农村的社会进步。当然要重视进行反自由化的教育,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要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在农村,不仅是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封建的东西也不少,封建落后的习俗要改变,不民主的习惯要改变。这些习俗、习惯的改变,我们的中小学都要介入。校长、教师介入以后,就会更好地教育学生,那就与当地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了,生产生活都会联系起来。当然,这不是像过去那样随便调动中小学去打杂,把教学秩序打乱了。
“燎原计划”是对农村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工程
“燎原计划”的实施要再向前考虑一下,要跟农村的进一步改革结合起来。农村的进一步改革就要有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体系,建立新的集体经济,这个势头值得我们重视。
现在我们的农业院校,毕业生下不到农村去,因为只能去拿国家工资的地方,才能养得起、留得住。如果这些服务体系发展起来了,就需要专业人才,而且自己有一些经济实体,自己也搞一些生产经营项目,就有可能通过承包或搞经营实体回收一部分钱,将来会养得起大中专生,这样就下得去了。要考虑一下我们农村长期的建设,如果乡一级能够进去大学生,进服务体系,村一级能进中专生,或者当专业大户,或者是科技示范户,或者是进服务体系,如果这样做,长远讲,设想一下小康水平的农村,我们村一级的干部能不能达到高中或中专以上水平,乡一级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这不仅对经济建设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政治和思想文化建设也有重大意义。所以,往前看一步,“燎原计划”所牵动的改革会涉及到高校。我们的高等教育,如果说仅仅是为了城市服务的话,那么我们的规模已经够大了。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很大程度是要等到农村对高等教育的人才需求的增长,高等教育才能发展。从现在起,就要在高等教育里面适度地考虑农村的需要,特别是县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方。那么现在的农大、农中专毕业生为了加强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包括普通学校的职业技术因素的教育,是不是要采取一些政策,把农大的毕业生、中专的毕业生吸引到我们的高初中去当教师,解决我们目前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否则大量改行太可惜了。农业大学、农业中专的招生要增加招在农村留得住的人。高等学校的人有多少能在农村有岗位,恐怕是农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原载《人民教育》杂志1990年第1期,本报转载时有删节,插题为本报所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