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老红军的心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13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老红军的心愿
杨柏明
“义不容辞地帮助孩子”
“人总是要老的,有了健全的新一代,老一代的事业才能后继有人。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帮助孩子”。
刘应启这番话,道出了这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老战士的美好的理想和信念。
今年78岁的刘老是江苏省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正军职离休干部。1966年离职休养后,他目睹社会上一些青少年沾染的不良习气,感到十分痛心。于是,他便琢磨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对青少年进行近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
一天,干休所附近的一所中学请刘应启去讲讲守纪律的传统,他去讲了,反应很好。这事传开了,10多所学校陆续邀请他去作传统报告,他成了一个“大忙人”。
刘应启了解到青年人缺乏政治经验,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和11亿人的最基本的需求,追求新鲜知识又缺乏警觉,很容易接受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导致思想的混乱。他通过不断探索,把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划分了门类,整理出6个方面的内容,从而增强了传统教育的针对性。
“青年要理解党和政府”
某工学院部分大学生在生活上攀比求洋,学习上却只求60分,动不动还搬出一套套“西方哲学”吓唬人。
刘应启对大学生们说:“不说别的,就说吃饭吧!我国耕地占全球7%,却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中国的播种面积只有美国的70%,却要养活比美国多三四倍的人。11亿人的温饱问题,还要在这个基础上改善生活,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我们这样一个情况复杂的大国里,党和政府当这个家,实在太不容易。党和政府需要理解青年,青年也要理解党和政府。”
两场基本国情的报告,大学生们反应强烈,乱扔馒头、乱倒米饭的现象明显减少,学院学生会特意给他送来了一面“传播革命传统,培养一代新人”的锦旗。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扬州财经学校领导找到刘应启,请他前去给青年学生讲讲革命理想。当时,有人担心,目前大学生都在游行示威,乱得很,讲理想哪个人听?家里人劝他,都快80岁的人啦,在家里好好休息算了吧!他却爽快地接受了要求。
做报告那一天,刘应启理直气壮走上讲台,从自己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亲身经历,讲到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无数革命先烈,从为捍卫祖国尊严的前线猫耳洞将士,讲到当代青年人应有的胸怀和理想。一席话,据事论理,掷地有声,赢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动乱期间,这个学校很少有人上街游行。
5月下旬,动乱进入高潮,南京河海大学的学生到扬州串联。刘应启和他们谈心劝说他们尽快回校复课,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他们懂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来之不易。学生们深受教育,最后返回了校园。
动乱前后,刘应启先后到学校、工厂、企事业单位和部队作了近20场报告,为稳定局势作出了贡献。
“我的孩子都是先进生产者”
“刘红军,你给我们作报告、讲传统,你自己是如何教育子女的?你的子女现在怎样?”一次,刘应启应邀到一所大学作报告,登台未讲几句,一个大学生突然站起问他。
刘应启朗声回答说:“我有3个子女,两个儿子都是工人,一个女儿当农民,他们都是先进生产者。”会场顿时掌声四起。
刘应启一直信守正人必先正己的格言,非常重视对自己的子女进行传统教育。1975年,刘应启的女儿刘新兰作为知青下放到苏北农村,后来和一位农民的儿子结了婚。落实知青政策时,女儿想请父亲出面把他们夫妻两个的户口搞到城里来。刘应启对女儿说:“你是红军的后代,不能违反政策搞特殊。”扬州市领导知道这个情况后,多次劝他同意把女儿调回到城里,他都婉言谢绝。一次他和老伴去看望女儿,只见女儿正在烧饼店里烤烧饼,两手被炉火烤起了水泡,老伴心疼得流下了眼泪。回来后,老伴对他说:“老头子,看在你我几十年的夫妻情份上,这辈子就算求你这一件事了,把女儿调回来吧。”刘应启开导老伴说:“没有烤饼的,哪有饼吃,我的孩子不烤,别人的孩子就得烤。”
20多年来,刘应启先后给军内外100多个单位做传统报告200多场,受教育的青少年达20多万人次。最近,他荣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