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应该为她立传——读《李伯钊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13
第8版(副刊)
专栏:

  应该为她立传
——读《李伯钊传》
刘英
女同志,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是革命队伍中不可缺少的几支力量。我的红军战友李伯钊,既是我们党的一位活跃的女同志,又是一位出色的革命知识分子,更是革命根据地和人民军队文艺工作特别是戏剧活动的开拓者和领导人之一。虽然她离开我们已有5年,许多熟悉她的同志,总是在怀念着她。建国40周年时,我们看到了由她的遗作遗稿选编成的《李伯钊文集》,现在又看到了由邓颖超大姐作代序、康克清大姐题写书名,卢弘所写的《李伯钊传》。这不仅将她的业绩风貌长留人间,更可使后人了解在我国革命历程中,有过什么样的杰出人物,他们对革命事业作出过什么样的贡献,又曾走过什么样的漫长曲折而又艰难坎坷的道路。
《李伯钊传》写出了伯钊同志很不平常更不平静的一生。她学生时代就投身革命,在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中经受了锻炼,张闻天同志还曾为他们讲过课。后来她在张闻天等同志之后去莫斯科中山大学,接受了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我也是在莫斯科学习时认识她的。由于她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才华,很早就以文艺工作作为自己进行革命斗争的主要武器,并且为此奋斗终生。书中生动叙述了她怎样被革命根据地军民誉为“赤色明星”,怎样参加或主持创建了红军第一个剧团,根据地第一座戏剧学校,我在少共中央负责宣传工作时,与她曾有过不少工作联系。在举世闻名的艰苦长征中,我们最初都在一起,但她后来去了四方面军,吃的苦就比我更多,曾经三过雪山草地,还受了不少委屈。也就在长征中,她先后主持过红军第一、第二和第四三个方面军的文艺工作。抗日战争期间在延安我们又常相见,她成了边区有名的文艺活动家,参加创建了著名的鲁迅艺术学院,写出了第一部革命歌剧《农村曲》(比《白毛女》还早许多年),还参加创建过延安第一个交响乐团和第一座电影制片厂。全国解放前夕她率领新中国第一个出国文工团,第一次将我国革命艺术送到了国际舞台上;随后又作为北京市第一任文委书记,主持创建了全国第一座大型国家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并任第一任院长,第一个将长征史诗和毛泽东的艺术形象搬上舞台;接着又长期从事戏剧教育事业,同时创作了一批文学、戏剧作品和论述文章。十年动乱中她经受迫害以致病残后,仍然坚持创作,晚年又献出了话剧新作《北上》,直到她生命的最后时期,还在续写长征回忆录和剧本。正是她首创许多“第一个”的开拓精神,加上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坚韧作风,才赢得人们对她的敬重和怀念。
书中所写的许多事我虽然也是经历者和见证人之一,但个人所知毕竟有限,作者却根据大量资料和很多老同志的回忆,把不少鲜为人知的史实轶事,当年的人物风貌和时代气氛,都如实地一一写了出来,这使我们对伯钊同志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还重温了不应淡忘的历史,从而获得启示与激励,鼓舞人们也像她那样勇于开拓,奋斗不止。
人们都知道,伯钊同志是杨尚昆同志的夫人,老同志们又都知道,她是一位不肯依赖别人,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自立自强的女同志,她的成就和声望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正因此,她更受人尊重。与她同辈的不少老革命家,由于从事政治或军事工作,大都成为党和军队以至国家领导人,她却一生从事文艺工作。相比之下,其地位名声都远不如她的同辈战友,但是她却从不计较更不追求这些,始终埋头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全部智慧、精力和热情。因此,伯钊同志虽不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即使在文艺界也不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不过她作为一个坚强的女同志,有贡献的知识分子和有成就的文艺工作者,为她“树碑立传”还是必要的,读者会从这本传纪中获得教益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