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一尘不染 气壮如牛——记邢台地委书记李明珠抓廉政二三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14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尘不染 气壮如牛
——记邢台地委书记李明珠抓廉政二三事
本报记者 张连兴 吴坤胜
李明珠,1982年在河北阜平县任县委书记,1988年任邢台地委书记,都以抓廉政建设出名。他要求下属清正廉洁,自己首先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人称“廉政书记”。
带出一个好风气
1988年5月,李明珠由保定地委副书记调任邢台地委书记。一个多月功夫,他走遍了全区16个县市和地直单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发现,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为党辛勤工作的干部很多,但不被人注意。他也发现少数干部大吃大喝,有的县每年吃掉公款上百万;上下班小车接送,地直机关一年小车油费23万元;还有少数干部利用职权多占房、公款盖私房,甚至贪污盗窃,行贿受贿。群众反映强烈。李明珠认定,要振兴邢台,必须倡廉肃贪,改变领导干部的形象。
一位离休老干部说:“明珠啊,我们盼望你带出一个好风气!”老一代的嘱托,给了他信心和力量。他决心先从刹歪风、查案件入手,树立起廉政风气。不久,在他主持下,关于党政机关和干部保持廉洁的若干规定,关于接待工作的规定等十几个文件,陆续制订出来了,公之于众,请群众监督。
李明珠按照老习惯,先从自身做起。他第一个到接待处买了10天的陪餐券。恰逢省委书记邢崇智来邢台,李明珠通知后勤的同志说,领导同志入乡随俗,按咱们的规定办。吃饭时,桌上是小盘拌凉粉、炒豆角、烧茄子。李明珠等三位地委成员陪餐,交了陪餐券。
李明珠到一个县里检查工作,县里同志还不了解新书记的脾气,把随同人员叫到一旁说,李书记第一次来,该送点什么土特产?李明珠听了生气地说:“这是哪家的规矩?”回来以后,给办公室人员规定了“五不准”,第一条就是不准代替领导接收任何礼品。李明珠觉得,管住自己,才能影响班子,管住全区。
多年基层工作的经验,使李明珠懂得,群众是通过一个一个干部来看共产党的。每一个干部的作为,都关连着党的形象。他的职责是通过艰苦努力,让每个党员干部都明白这个道理。
1988年3月,行署拨出17万元给地区检察院盖职工宿舍,三位副检察长乘机各自买了一套四室一厅的住宅。李明珠派人参加检察院党组生活会,要大家摆摆职工住房的状况。检察院无房户和困难户有20家,他们有的是婚后无房,夫妻分居,有的高价租赁民房,有的一家三代六口挤在一间半房里。而三位副检察长本来都有住房。这样一摆,三位副检察长坐不住了。李明珠说:“我们干部如此以权谋私,置群众利益于不顾,实在有愧。如何认识这件事,请各位自己思考。”第二天,三位副检察长主动在全院干部大会上作了检查,表示立即退房。李明珠说:这样很好,我们欢迎。你们应当明白,我们党和国家不允许有如此脱离群众、以权谋私的党员和干部,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一年半时间过去了,现在的邢台地区,干部讲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党员讲奉献,讲理想。“廉洁光荣,腐败可耻”蔚成风气。拒礼拒贿的屡见不鲜,全区一年中有2000多人拒绝回扣钱、好处费40多万元。干部下乡下厂,食宿从简,吃饭交钱,来客陪餐交餐券,开会不上茶,伙食不超标准,这都已成自觉的惯例。全区招待费比以往减少2/3。地直104个单位489名处级以上干部,只有三十几名年老体弱者上下班小车接送。群众说:“去掉了一层玻璃罩,拆除了一堵隔心墙”。
在一个人身上丧失原则会在千万人心上失去信任
抓廉政,反腐败,总会遇到一些“钉子”案件。李明珠无所畏惧,敢于碰硬,拔除“钉子”。有位从事纪检工作的外地干部写信称赞李明珠:“工商、税务、人事、财政,这些都是‘叫得响’的部门,邢台地委一举处理了这些部门中的9名主要领导干部,可谓气壮如牛。倘若没有坚强的党性,没有一定的胆识和气度,是不敢下手的。”
有人劝李明珠说,有些案子上通天,下连地,形成一个网,谁敢触动这个网,就没有好下场。你抓廉政反腐败,就不怕种下蒺藜,丢乌纱帽?李明珠说,确实种下蒺藜就扎脚,在阜平抓了几个案子,直到离开,还有人告状。我们不能怕这个,共产党人做工作,都没棱没角的,社会还怎么进步!
地区五金公司经理动用公款12万元,为三个经理各建一个独家院。李明珠听到反映,立即派人调查。有同志提醒他:这个经理有“背景”。李明珠说:不怕。地委做出限期退房的决定。可是,决定无人去宣布,李明珠督促行署监察局向五金公司职工宣布处理意见。地委大院内随即有人来说情,李明珠责问说情人:你是愿意维护党的威信,还是想纵容他坚持错误。经理的家人上门来哭闹,李明珠说:群众在戳你们的脊梁骨,你不觉得孤立吗?明智的做法是趁早搬出来,争取群众谅解。省五金公司来人请求改变决定,李明珠说:这是群众的意见,地委的决定,不能变。省委大院有人来电话试探,李明珠说:你要插手此事,咱们到邢书记那里说理。上下左右,说情者不下10人,硬办法软办法用尽,没攻下李明珠这个“顽固堡垒”。去年3月底,当事人乖乖地退出房子,连同经济问题受到应有的处分。
李明珠说,如果我们在一个人身上丧失原则,就会在千万人心上失去信任。搞廉政反腐败,中央有明文规定,绝大多数干部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上有中央、省委,下有干部群众,我怕什么!
李明珠胆识的来源,还有重要的一个,这就是,自身站得正,走得直。早在阜平工作时,他就克己奉公,先人后己。当时他奉养两位老人,两个孩子在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他工作成绩突出,两年改变阜平面貌,全省有名。县五大部门的主要领导一致提议为他晋级,李明珠坚决拒绝。他说:“工作是大家做的,这荣誉和待遇我不能要。别的事情可以商量,这件事没有讨论的余地。”两个晋级指标,给了在基层工作有成绩的同志。
去年3月,在保定开车的儿子出了车祸,电话通知李明珠。他向主管部门明确表示:一、自己的儿子出车祸,死了人,很惭愧;二、依照法律办事;三、涉及经济问题,不要公家出钱。他让爱人多次去看受害者的老人和孩子。
李明珠原是保定地委副书记,分管政法工作,按说他是有“门路”可走的,但是,那不是李明珠的性格。为了不干扰人家处理案子,李明珠5个月没有回保定探家。11月底结案,他的儿子被依法判刑,经济赔偿1.4万元。李明珠二话没说,四出借钱,为儿子筹款。
一位退下来的省委领导到邢台某县考察工作,看到这里的好政风,很赞赏李明珠的胆识,便挥毫题字,托人捎给李明珠一幅对联:“难得楼台登大雅,只争奉献不低头”。
为群众排忧解难义不容辞
有两个数字引人注目:一年多来,邢台地区到省里上访的人数减少了65%,到北京上访的下降55%。这是什么原因?
地委办公室的刘秘书说,谁给解决问题,人们就找谁,邢台能解决问题,人家何必舍近求远。李明珠来后,对群众来信件件必看,凡是有署名的,件件回复,一年多一点时间,他处理来信2200多封,100多封立案调查,亲自接待上访1000多人次。群众要见地委书记很容易,李明珠的电话、住地已公诸于众,并有言在先,群众找他,不许门卫、秘书等阻拦。最近实行群众接待日,地委领导轮流值班,第一个接待日李明珠接待了22人,有的问题当场拍板解决。
 一个管辖16个县市、几百万人口的地委书记,工作繁忙可想而知,李明珠经常利用午休、夜间或在坐车下乡的空隙阅批群众来信。对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他总是亲手解决。
去年春天,李明珠下乡在车上看到一封申诉信,一位农民的宅基被邻居盖房占去,上告9年,未得解决,因为上告,对方两个儿子闯到家来,把他女儿打成终生残废。由于县公检法有人袒护,凶手逍遥法外。李明珠非常气愤,当天从乡下回来,没进办公室,就直接到地区法院、公安处了解案情。第二天,即带领有关部门的3位领导到南和现场办公。李明珠对南和公检法的干部说,作为地委书记,我不以党代法,只希望你们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正办案。县公检法重新审理此案,逮捕了凶手。但是,不久又传来要放人的消息,李明珠再度带队到南和,进一步查证事实,敦促办好此案。法院终于追究了打人凶手的刑事责任,各判7年和5年徒刑,并赔偿被害人的损失。
李明珠生长在农村,又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深深了解人民群众的悲欢苦乐,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每到一个新地方工作,他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处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在阜平工作时,由于来访者太多,他常常是边吃饭边听来访者申诉,有时让来访的老农一起吃饭。他觉得,为群众排忧解难,是一个党的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1987年南和县后郭平村村民张虎山向4名村干部行贿,低价租赁了集体的25间房子,搞炼油加工。事发后,村里干部群众上访投诉,3年没解决。去年3月,李明珠看了来信,责成信访办查处,没过3天,张虎山退了房,交齐所欠租金。全村干部群众感激万分,敲锣打鼓开车来给地委送锦旗。面对此事,李明珠陷入沉思,为什么自己做了应该做的事情,群众还要感激呢?这说明我们应该做而没做好的事太多了。几天后,李明珠来到后郭平村,动情地对村干部说,你们村房屋纠纷案,早就应该解决,而拖到现在解决,说明我们有官僚主义,应该向大家检讨。你们送旗,是一个鼓励,也是一个批评。大家期望我们好好为群众办事的心情,我们领了,但锦旗得还给大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