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向君吟首匿名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11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快语新言

  向君吟首匿名诗
徐全利
乱砍滥伐森林,自古有之,而于今为烈。一些人全然不顾森林法,令人触“木”惊心。
为了促使滥伐木者醒来。笔者愿向诸君吟一首匿名诗。它载于《随园诗话》卷一:“江西某太守将伐古树,有客题诗于树云:‘遥知此去栋梁材,无复清阴覆绿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误他千年鹤归来。’太守读之,怆然有感,乃停斧不伐。”
读这则轶事,令人感慨系之。特别是那首匿名诗,可谓语重心长。它竟然使一州之长的太守读后“怆然有感”,并且立即“停斧不伐”。当今的伐木者们转读了这首匿名诗,能否也“停斧不伐”呢?
这里的关键在于能否“怆然有感”。如果能认识到乱砍滥伐森林,会“无复清阴覆绿苔”,以至“月明秋夜冷”,铸成“误他千年鹤归来”的恶果;更进一步,若能认识到乱砍滥伐森林,会妨害国家经济建设,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子孙后代遭殃,就会像那位太守似的“怆然有感”,并立即“停斧不伐”。反之,如果认识不到乱砍滥伐的严重危害,不顾子孙后代的生计,那就断不会“怆然有感”,而只会麻木不仁,继续昏昏然地乱砍滥伐。
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伐木者是否“醒来”,要看思想是否清醒,认识是否正确。那位太守开始并不清醒,是看了匿名诗之后,“怆然有感”而“醒”来的。这种“醒”很可贵,而他的醒而即改的“行”——“停斧不伐”,更为可贵。
我在此重吟这首匿名诗,不是为了赞颂古人而是为了劝谏今人。但愿当今许多乱砍滥伐树木的人,也像那位太守那样“读之”,并能“怆然有感”,进而也“停斧不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