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我国工业发展要实行战略性的转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14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我国工业发展要实行战略性的转变
吕东
本文提出:我国工业面临着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的转变。这是一个战略性的转变,如果不过好这一“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很难实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开始实现从封闭到开放、从单纯生产型到生产经营型、从产品经济到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转变。这些变化,都是历史性的深刻变化,给工业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现在,为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工业发展面临的将是更具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就是要真正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从速度型向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转变。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所要解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中国工业现代化必须过好的一关。如果不过好这一关,就很难实现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要通过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实现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这是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的指导思想。建国40年来,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我国工业经济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建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从总体上说,我国工业发展实际上还处在粗放经营的阶段,主要靠不断扩大规模,过多地耗费资源,来求得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这里应当指出,由于我国工业原来的基础过于薄弱,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为奠定我国工业化的基础,把速度和规模摆在重要地位,是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问题就在于,当着我国工业已经取得相当程度的发展以后,还是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就势必超出国力所能承受的程度,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这样就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得不到最佳配置,人财物得不到最充分利用,出现投入多、产出少、效益低的不良循环。如果这种工业格局不加以认真改变,整个工业经济效益是不可能大幅度提高的。
粗放经营势必助长不必要的重复生产、重复引进、重复建设,造成投资的严重浪费,造成各地区工业结构趋同化,从而失去了生产力合理布局、地区经济合理分工所应达到的最好效益。以家用电器行业为例,国外发展经验表明,像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这类家电产品的最小合理规模也是年产20万台以上,而我国相当一部分家电企业只有几万台。从全国来说,由于发展上的盲目性,目前约有30%以上的加工工业生产能力得不到发挥,近几年建成投产的大中型项目的有1/3以上达不到设计能力的一半。
粗放经营势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用高消耗来追求高速度,从而失去了合理利用资源所能达到的最好效益。以能源为例,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八九百万千瓦,原煤开采能力两三千万吨,原油开采能力一千几百万吨,这在世界各国也是少有的。但是,即便如此,能源供应仍然持续紧张,到处告急。与其说能源紧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不如说能耗过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致命问题。我国的能源利用率约为30%左右,而美国、日本都在50%以上,苏联、西德也在40%以上。我国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相当于日本的6.1倍,美国的2.3倍,苏联的1.7倍。据测算,按国际先进水平衡量,达到我国目前的国民生产总值,我们一年多消耗了3亿吨标准煤。这个数字,相当于我国目前能源生产总量的30%。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如果不把我们的工业变成节约型的工业,要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需要的能源数量就会大得惊人。不要说所需开发资金难于筹措,就是运输问题也解决不了,生态环境更难于治理。
粗放经营势必延缓科技进步的进程,造成产品的技术档次低、加工深度低、劳动附加值低,从而失去了科技进步所能达到的最好效益。机械制造业本来应该成为国民经济科技进步的先导部门,但我国机械工业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的问题还相当突出。现在我国拥有机床近400万台,居世界首位,但90%以上是普通机床,高精尖机床还不到10%。机械工业技术构成如此之低,就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来。我国的机电产品中,相当于60年代水平的还占60%以上,这也是我国工业产品在国际上竞争力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注重外延扩大,忽视对先进技术吸收、开发和创新,许多企业至今还保持着产品十几年、几十年一贯制的旧格局。如果我们不把工业转变成科技先导型,不突出科技进步在工业发展中的地位,那我们就永远不可能由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也就不可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粗放经营势必诱发经济过热、需求膨胀和结构失衡,造成比例关系失调,从而失去可能得到的最好的经济效益。我国经济发展几经调整,而一度调整过来的比例关系往往又重新失调,经济发展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同热衷于扩大生产规模和追求增长速度直接有关,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按可比口径计算的1987年资料,我国钢产量5628万吨,比西德高55%;发电量4973亿千瓦时,比西德高18%;原煤产量9.28亿吨,比西德高3.8倍。但是当年西德的国内生产总值比我国高2.4倍,出口贸易额比我国高6.46倍。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效益低下的状况,已经成为我们经济生活中困难重重的症结所在。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靠多投入、高消耗求发展的粗放经营的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不坚决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不坚决实现从速度型向效益型、科技型、节约型转变,国民经济就难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从而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根据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的精神,要实现上述战略性转变,必须把加强宏观调控与增强微观经济的活力结合起来,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必须坚持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大中型国营企业的骨干作用。
大中型国营企业是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有效供给的主要提供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大中型国营企业应率先成为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企业。以大企业为依托,组建更多的企业集团,这既是企业组织结构的重大调整,又是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紧相联系的资产存量结构的重大调整,又是从体制上把科研与生产结为一体的重大调整,以及发展外向型经济、增强出口创汇能力的重大调整。这样,在生产布局、企业规模趋向合理的基础上,大中型国营企业的骨干作用就能够进一步得到发挥,从而也就有力地保证了全民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也就从在经济发展上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当然,在充分发挥大中型国营企业骨干作用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引导小型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还要加强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管理和引导,鼓励他们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继续发展。
(二)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工业具有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逐步建立计划经济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有了这种经济运行机制,就能够从总体上保证工业与国民经济以及工业内部比例关系的协调,防止重复建设、盲目发展,逐步改变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的倾向,实现资源配置的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统一,实现工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际上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积极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但是引进资金要考虑偿债能力,引进技术必须消化吸收和创新,引进管理要适合我国国情,把引进建立在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基础上。
(三)必须坚持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从结构优化中求效益。
几次经济调整的经验证明,只抓产品结构的调整,不抓产业结构的调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无法解决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问题;只抓投资结构的调整,不抓资产存量结构与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结构失衡的矛盾。特别是当前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把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启动点,对于缓和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的矛盾,达到资产存量结构的总体优化,对于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工业的组织程度,对于降低物质消耗,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坚决关停并转一批消耗高、浪费大、质量低、效益差的企业,使这部分生产能力向国家急需发展的产业和优势企业转移,从而加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进程。
(四)必须坚持科技进步,坚定地走以内涵扩大为主发展工业的道路。
工业发展能不能实现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战略性的转变,最终也是取决于科技进步的进程。我们要足够地估计到科学技术进步的巨大作用。现在,无论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还是一个企业来讲,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重新调整和组织自己的经济优势。实现这一转变,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当务之急,一是确立主要依靠现有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战略,使老企业、老基地成为我国发展新技术、高技术的主要支柱。二是以生产企业为主体,从体制上解决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问题。三是对技术改造任务重的大中型骨干企业,要一个一个地摸清情况,制订新的承包方案,承包期限要同技术改造周期相一致。这是下一轮企业承包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绝不能错过这个时机。四是按照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研究开发基金,并把承包后企业留利的大部分和折旧费集中使用,以解决企业研究开发和技术改造的资金来源。五是企业要有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提高企业技术人员中从事技术开发工作的比重。现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从事技术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只占全部工程技术人员的百分之二十几,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百分之五六十的比重。这种情况应当尽快改变过来。
(五)必须坚持强化企业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要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须依靠严格的纪律、严密的组织,依靠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要坚持和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厂长负责制,建立起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建立起统一的、强有力的、高效率的生产指挥和经营管理系统。下大力量健全和完善从定额管理、质量管理、劳动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到经济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和规章制度。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搞好工效挂钩,使职工的收入同企业的经营成果紧密联系起来。要学习和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起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有效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的整体效能。
(六)必须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
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的事业必定成功的根本保证。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归根到底,要依靠广大职工、技术干部、管理干部和企业领导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要加强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思想领导作用,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培育具有本企业特点的企业精神。要教育广大职工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把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长期进行下去。要教育广大职工发扬艰苦奋斗、艰苦朴素、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保持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本色。要教育广大职工刻苦学习政治、文化、技术、业务,掌握现代化建设的本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关心职工疾苦,尊重广大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权利,保障他们的主人翁地位。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革命首创精神,为我国工业的新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