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趣话“九九消寒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14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趣话“九九消寒图”
我国民间,冬季自冬至之日起算,九天为“一九”,共有九个“九”,谓之“九九”寒天。在古代民间就已流行画个消寒图贴在墙上,每天用笔在图上作个记号,等画完九九八十一个记号,也就春暖花开了。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消寒图是每天在梅花瓣上涂染一笔,颇似小学生用铅笔抹年历片上已过去的日子,“九九”尽,寒渐退日趋暖。《九九消寒图》最简单的画法是把一张白纸,先画九个大方格,上面写上图名,边上写有“冬九九歌谣。”每个大方格中,用笔帽印九个圆圈,从冬至日起,每日用墨笔点一个圈,点的时候还有规矩,如点时只点一部分,以示不同天气。这样便于看清过去的日子哪天是阴晴雨雪,这种古雅的习尚颇有情趣。
在山东民间另有一种《九九消寒图》,类似八卦爻象图形,共有八十一格,也是逐日涂染,“九九”过尽,涂染已满。这种图有九首绝句,分别描写每“九”中的自然景色,物候变化。
《九九消寒图》的共同特征就是写有“九九”歌谣或诗句,明代杨慎的《丹铅录》中一首“冬九九”诗歌是目前查到较早的一首。因南北气候不同《九九消寒图》上的诗句也不尽相同,在闽南、台湾有此“冬九九”诗歌:“一九二九不动手,三九四九寒气流,五九六九河垂柳,七九雨水至,八九始惊蛰,九九再一九,遍地是耕牛”。华北平原一带的“冬九九”歌却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望柳,七九冰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透过这些歌谣,显而易见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的生产生活情况不同。
    (1989年第28期《中国气象报》林长华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