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中国“古钟之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14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中国“古钟之王”
将近六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北京大钟寺大钟为“中国古钟之王”。北京钟鼓楼也有一口大钟,由于史料不全,今年4月,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研究所的专业工作者,对该钟楼大钟进行全面测定,在9月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有关数据:大钟总高5.55米,壁厚120—275毫米,总重量约63吨。这口大钟比大钟寺大钟钟口直径宽出0.1米,钟体壁厚出60毫米,钟体重量超出16.5吨。这样一来,从重量上说,北京钟鼓楼大钟应该取代大钟寺大钟,成为“中国古钟之王”了。
说起新钟王,必然要说到钟楼。北京钟楼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其位置在今旧鼓楼大街,后因火灾而焚毁。明永乐十八年(1420)在现址重建,但也遭火焚厄运。钟楼虽毁,钟王犹存。清乾隆十年(1745)再次重建,保存至今。
钟楼大钟和鼓楼大鼓,在古时起报时作用。晨钟一响,北京内城九门依次开启,即:西直门——阜成门——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当时一夜分为戌、亥、子、丑、寅5个时辰(俗称更次)。一更时先击鼓后撞钟,一时钟鼓齐鸣。二至四更只击鼓不撞钟,至五更时才又一番钟鼓齐鸣。击鼓撞钟每次均为108声。钟鼓还有“宵禁”的作用。《元典》记载:一更三点,钟声绝,禁人行;五更三点,钟声动,听人行。
    (1989年第12期《百科知识》克林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