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推荐一篇好文章和一篇好报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15
第1版(要闻)
专栏:

  推荐一篇好文章和一篇好报道
本报编辑部
本报编辑部热切地向读者推荐一篇好文章和一篇好报道。
这篇文章,题为《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作者闻迪是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作者用清新的笔触,有理有据地论述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我们认为,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文风也是好的。作者要求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我们觉得此文对国内读者也会有所启发,所以在本报国内版和海外版同时发表。文章较长,打算分四次登完,然后汇印成册。
这篇报道,是1月4日《北京日报》刊登的、该报记者和通讯员写的《希望,就在这代青年人身上》,说的是北京理工大学的一群优秀青年教师的动人事迹。这些青年教师,有的一直在国内,有的从国外留学回来,他们都是同代人的佼佼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为了我们国家尽快地富强起来,自觉地作出了许多奉献和牺牲。这篇报道很感人,所以本报予以转载。
这两个材料说明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我们的青年是有希望的,我们的国家是有希望的。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寄希望于青年一代爱国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国外不是有人把我们国家“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我国第四代身上吗?请看看我们这位留学生的文章写得有多好,我们的优秀青年教师做得有多好吧。读了这两个材料,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第三代不会,第四代也不会“和平演变”到资本主义去。社会主义事业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社会主义已经在中国扎下了根,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毋庸讳言,现在有一些青年同志,社会主义觉悟还不高,立场还不坚定,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教不严,师之惰”,这怪不得这些涉世不深的青年,是社会对他们教导和培养不够。邓小平同志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过去包括本报在内,在这方面做的也是很不够的,作为党报这是失职。青年,尤其青年学生,第一位的任务是学习。我们的青年是可信、可亲、可爱、可塑的,只要我们大家都注意对青年的教育,广大的青年一定会像他们的先辈一样,为了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为了社会主义祖国的未来,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亡羊补牢,尚不为晚,本报弥补以前的过失,今后多作一些正面的宣传,多报道一些对读者、尤其对青年读者有益的东西。作为一个开头,我们恳切希望,大家读一读这篇文章和这篇报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