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人类生存环境面临严重挑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15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人类生存环境面临严重挑战
巴塔尔仓
8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恶化正在加快,如,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在缩小,沙漠在扩展,耕地受到侵蚀,动植物物种减少,臭氧层变薄,地球上的温度正在上升,等等。这些,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注意。
地球气温上升
80年代末,全球变暖的问题第一次为各国普遍关切。专家们一致认为,人类正在受到温室效应的有害影响。
据英国气象局根据每天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1800个地面观察点和轮船上的气温记录得出的全球气温数据表明,本世纪气温最高的6个年份都在80年代(1980、1981、1983、1986、1987、1988)。美国一家研究机构认为,80年代是人类自从有气温纪录以来的130年中最暖和的10年。1988年又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气候反常。
全球变暖的最大威胁是二氧化碳。气象专家们认为,随着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在大气中的不断积聚,在下世纪中叶之前,全球气温将平均上升3至10华氏度。要使全球变暖的速度放慢,那么首先就应该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限制使用矿物燃料。目前,全世界矿物燃料的消费量每年达70多亿吨,其中石油占42%,煤占34%,天然气占24%。
造成这种灾难性后果的主要责任者是发达国家。据美国环境保护局的一份报告,在全世界释放的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中,工业化国家的释放量占2/3。
地球变暖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世界观察研究所指出,地球的平均温度到2050年前可能提高1.5—4.5摄氏度(2.7—8.1华氏度)。预计气温上升将一直延续到下一个世纪,它将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的破坏,对水资源、海平面、农业、森林、生物物种、空气质量、人类健康、城市基础设施以及电力的需求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美国环保局的一份联合调查报告说,随着极地冰冠融化,逐渐上升的海平面可能把有些国家整个吞没。
臭氧“空洞”令人焦虑
臭氧可遮挡对生物有害的太阳紫外线辐射,不让它长驱直入接近地球,它还能吸收地球表面的热,调节气候。
臭氧的主要破坏者是属于氯氟化碳的氟利昂。使用氟氯烃最多的是空调设备和冰箱的制冷剂。
科学家们发现,自从1979年以来,南极上空的臭氧在大幅度减少,而且速度越来越快。1989年3月出席伦敦保护臭氧层国际会议的科学家和各国环境官员惊呼,臭氧层出现的空洞竟大如北美,高如珠峰。同年10月,臭氧洞曾扩展到创纪录的程度。臭氧层的迅速耗竭会使更多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造成谷物减产,并使皮肤癌和眼疾患者增加。
令人欣慰的是,美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989年12月4日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南极臭氧洞已经闭合。
森林面积日益缩小
森林植被是地球生态系统的最关键因素,也是地球健康状况的一项最重要指标。令人担忧的是,地球上的森林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缩小。
据世界观察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说,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已从1万年前的62亿公顷减少到现在的28亿公顷。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项评估报告说,80年代初,全世界每年毁坏热带雨林1130万公顷,而重新造林的面积只有110万公顷。热带雨林遭到破坏殃及天气。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一项报告,到2000年,世界森林的面积每年将以800万至20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
科学家们认为,大规模砍伐森林是目前地球变暖的因素之一。
物种濒临灭绝
地球上的大量动植物物种集中在原始森林地带,所以原始森林的存在与生物的存在息息相关。由于中美洲、南亚和西非的原始森林遭到砍伐烧毁,数以千计的当地昆虫、植物和动物已经绝迹,另外还有数以万计的物种也正面临着绝种的危险。今后15年内,所有物种的1/5将绝迹。到2000年,绝种的生物将达50万到100万种。
1989年11月出席讨论生物问题的马德里国际会议的科学家警告说,在今后不太长的时期内,世界上将有5000种动物灭绝。
除大片原始森林被毁使生物无栖身之地外,人类排放的有毒化学物品引起的环境污染则是导致物种灭绝的又一主要因素。
农业资源日趋枯竭
土壤和森林是地球的两大生命支持系统,是农业的基础。进入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过多地使用化肥和农药,工业排放物日益增多,严重地破坏了人类的土地资源。一些不发达国家由于实行广种薄收和粗放经营,也在破坏这一宝贵的农业资源。
今天,沙漠化威胁着地球1/3的陆地表面,每年有500至700万公顷耕地变成沙漠,另有2100万公顷肥沃耕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全世界大约有10亿人生活在易发生沙漠化和遭受干旱威胁的地区。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共有8.7亿公顷耕地已经沙漠化。撒哈拉沙漠在近20年中每年平均向南推进17公里。在赤道以北的非洲地区,全部土地的11.5%受到了水的侵蚀,22.4%受到风的侵蚀。在中东地区,这个百分比分别为17%和35.5%。在世界范围内,耕地每年流失的表土估计为250亿吨,相当于覆盖澳大利亚小麦耕种面积的表土量。这种趋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到本世纪末全世界的可耕地将损失1/3。
重点产粮区之一的美国耕地总面积的11%即4000万英亩已遭严重侵蚀。1989年停止耕种的耕地至少达2000万英亩。
扩大农田灌溉面积的前景也不令人乐观。由于滥用水资源,世界上的一些河流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湖泊缩小。
粮食和人口问题专家莱斯特·布朗说,全球粮食产量在80年代初已达到极限,不能再指望依靠技术进步(优质肥料和优良品种)来提高产量。
世界观察研究所说,在90年代,每年新增人口约达9000万人,所以解决未来粮食问题的关键是控制人口增长,而不是靠增产粮食。
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的威胁来势迅猛,如不采取措施加以扭转,这种势头终有一天要发展到人类无法控制的地步。对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来说,解决人类文明的这一至关重要问题,显然已经迫在眉睫。
(附图片)
在亚马孙地区烧荒毁林,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图为烧荒留下的一片残迹。
本报记者 兰才基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