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弘扬民族浩然正气——观8集电视连续剧《铁人》感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16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弘扬民族浩然正气
——观8集电视连续剧《铁人》感言
仲呈祥
“……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走来了一群豪迈的男子汉,像见了亲娘一样,扑向这大油田。天当房,地当床,风霜雨雪常作伴。历尽生生死死,尝遍苦辣酸甜。泥满身,油满脸,老少爷们流血汗。这是无私的奉献,才使荒原变油田!”屏幕上,伴随着这动人心弦的激越铿锵的歌声,一组造型意识极强、象征意味极浓的镜头徐徐展现——先是红彤彤的背景下凸现出的豪放、粗犷的铁人肖像,接着是昂首阔步扑向荒原的采油大军,再接着是人工拉犁开荒,整体井架搬家,井喷抢险的一系列高速摄影画面……这便是新年伊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大庆石油管理局和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8集电视连续剧《铁人》的开篇。这是一出足以使人灵魂为之洗礼、精神为之升华、斗志为之振奋的好戏,是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一曲颂歌!
提起铁人和铁人精神,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起曾轰动影坛的电影《创业》,想起当年银幕上那令人难忘的王进喜形象。如果说,《创业》中的王进喜形象塑造,还不免带着当时艺术家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意识的浓厚印记,即主要以浓墨重彩勾勒出人物性格的质的“定性”——“宁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献身精神——的一个方面;那么,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电视连续剧《铁人》中的铁人形象,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艺术家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社会观念和审美观念上的新的追求——不仅深刻有力地表现出铁人性格中这种极其宝贵的质的“定性”,而且真实细腻地描绘出铁人性格本身具有的丰富性,从而在屏幕上创造出既有理想光彩又真实亲切的“这一个”铁人形象。
黑格尔认为:“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而“艺术中的足见性格的个性”的“主要原则就是要有一个丰富充实的心胸,且这心胸中要有一种本身得到定性的有关本质的情致,完全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里,艺术不仅要把这情致本身,而且还要把这种渗透过程都表现出来”。(见《美学》第一卷第300、311页)这段精辟的论述,充满着艺术辩证法,阐明了审美创造中“足见性格的个性”的基本要素,即:丰富性、明确性(质的“定性”)和坚定性(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过程中始终如一的情致)。今天返观电影《创业》里的王进喜形象塑造,不能不指出其成功中的不足,便是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展现较弱。而电视连续剧《铁人》里的铁人形象塑造,则既深刻准确地把握了人物性格中一身浩然正气、无私奉献的精神本质,又相当真实质朴地展示了人物高尚的内心世界里附存着的旧意识残片。铁人作为昆仑钻井队队长,率众奋战在“风霜雨雪常作伴”的东北萨尔图大草原,处处身先士卒,显示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境界。这是贯穿铁人整个内心世界和整个言行的始终如一的情致,即他的性格的“定性”。但是,铁人是人,不是神。在物质极为匮乏和环境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加上那个时代确曾存在的“左”的思潮干扰,铁人的所思所为,也并非无一失误。譬如,一对大学生夫妻,在艰难困苦中产生了激烈的思想交锋,苏健以铁人为榜样,甘冒风险,整日埋头于井架整体搬家的设计,妻子月怡经不住风霜苦寒,买下车票硬拖丈夫一起返回北京,结果竟酿成一场婚变。铁人出于对后来因公致残的苏健的真诚关照,竟千方百计地把年轻的农村姑娘竹青“包办”嫁给苏健,结果由于双方精神境界和生活志趣相去甚远,家庭失睦,竹青非但没有照顾好全身心投入祖国石油事业的苏健,反而干扰了苏健的工作,乃至火焚了苏健千辛万苦弄来的宝贵科研资料。铁人在严酷的事实面前,才对自己头脑里残存的封建性的“包办”意识有了沉痛的反省和自责。又如,刘大娘的养女青杏忍受不了刘大娘的儿子刘大傻的侮辱,对同情自己遭遇的黄豹产生了恋情。在刘大傻毒打青杏之后,青杏找到黄豹哭诉,不料竟被跟踪的民兵“捉奸”抓获。当民兵把黄豹押到铁人面前时,铁人怒火冲天,竟不问青红皂白地将自己最得意的徒弟、最得力的助手痛打一顿。直到青杏哭诉了事情的原委,铁人才省悟到自己错打了徒弟,这位钢铁的汉子流下了滚滚热泪,亲手为黄豹揩干嘴角上的血迹,泣不成声地责怪道:“黄豹呀,我打你,你怎么不说话呢?你长着嘴干啥呢?”然后,毅然地把钻井队的现场指挥旗,交给了黄豹……请看,屏幕上有血有肉的铁人形象,是多么真诚!多么无私!多么爱憎鲜明!而又多么通体透明!艺术家以如此严谨的现实主义笔触塑造铁人形象,既与那种“高大全”的创作思维划清了界限,更与那种“非英雄化”的和挖空心思硬要展示英雄人物的“阴暗面”的创作倾向格格不入。所以,“这一个”铁人形象的历史内涵和审美意蕴,既明确又丰富,因而较以往银屏上的同类形象具有更强的思想启示力和艺术魅力。
尤为可贵的是,《铁人》中不独颇为成功地塑造了“这一个”铁人形象,而且出色地掌握艺术辩证法塑造了各具风彩的一群大庆人形象。这里,有与铁人配合默契,善于把思想工作做到人的心坎上,抱病抢险与暴风雨搏斗并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指导员宋若怀;有爱井队胜过爱小家,用自己的工资买土豆为大家贴补伙食竟然饿死了远在山乡生病的老母的炊事员牛进财;有牺牲了爱情和健康,一头扎到书堆里为油田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工程师苏健;有堪称铁人“真传弟子”,“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黄豹和龙四柱;有闪烁着中国妇女传统美德的夺目光彩的坚强的女性——宋若怀的遗孀芦春花;也有并不那么可敬可爱却个性鲜明、不乏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的女大学毕业生月怡和农村姑娘青杏;还有那个年代已经存在的“左”的思潮养育的畸形产儿——副队长马福贵……所有这些,构成了《铁人》丰姿多采的形象系列。值得称道的是,扮演这些形象的演员,都努力去掉了那种时下银屏上还相当流行的矫情感和雕琢感,而代之以真实、质朴和自然。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正因为演员们自觉从石油工人的生活中汲取真情和实感、诗情和画意,用铁人的浩然正气和献身精神来哺育自己,因而使《铁人》全剧的整体表演水平迈上了新的审美台阶。
由于坚持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哲学思想指导创作,《铁人》不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做到了既高奏社会主义新人的浩然正气和献身精神的主旋律以开拓未来,又不忘对新人思想深处还附着的旧意识残片进行恰如其分的艺术表现以直面人生;而且在真实地再现30年前我国石油战线大会战的历史生活时也做到了“既不因成绩巨大而忌言失误,也不因揭露失误而抹煞成绩”(李瑞环:《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见《求是》1989年第24期)。唯其如此,《铁人》在屏幕上以较高的思想、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形象。我想,《铁人》的经验也启迪我们:在全党干部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高潮中,提倡社会主义的文艺家们认真读一点哲学,掌握艺术辩证法,也是极有普遍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