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简评《赵尚志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16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
——简评《赵尚志传》
蔡葵
不羡慕新潮小说一时的轰动效应,不担心革命历史题材暂时地受到冷落,几年来,王忠瑜同志孜孜不倦地从事着为革命先烈树碑立传的工作,显示了难能可贵的历史责任感。他新近出版五十多万字的巨型传记文学《中国的夏伯阳——赵尚志传》及其续集《总司令的悲剧》,以朴实厚重的笔墨和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较完整地再现了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赵尚志坎坷多难和英勇悲壮的一生。
这两部《赵尚志传》最突出的美学特征,就是它的传奇性和吸引力。曾经有不少传记文学作品,往往因为是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依据,不能妄加矫饰和虚构而显得平板和滞重。因此,如何在忠于历史时突破这种束缚和限制,就成了传记文学创作的一个难点。现在我们读到的《赵尚志传》,虽系厚厚两部,但却不沉闷,吸引人,有着很强的可读性,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成功。这一方面因为传主赵尚志是一位出奇制胜、屡建奇功、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同时他又是抵制王明、康生错误路线被两次开除党籍,蒙受历史误解长达半个世纪的悲剧人物。他自身的事迹和遭遇,就有着很大的独特性和震撼力。另一方面则是作者较好地运用了小说化的艺术手法,精心选择和组接素材,并通过合理的虚构,使情节更为完整,更加跌宕起伏和扣人心弦。全书的描写是从赵尚志命运的低谷开始的,那时他任参谋长的巴彦游击队已被日寇打垮,他被开除了党籍,成了孙朝阳山林队一个隐姓埋名的马夫。这种开端不仅摒弃了平铺直叙人物成长过程的套路,而且突出了重点,一下就博得了读者对传主的认同和关注。作品所描写的“智取宾州”、“激战三岔河”、“奇袭黑龙宫”、“肖田地突围”和“冰趟子大捷”等,都是有事实根据的真实战斗;但素材往往极其简略,作者充分发挥了他的艺术才能,有声有色地将它们各不相同的战斗场面表现了出来,使作品更显得奇巧曲折和丰富多采。还有书中关于日寇的描写,虽然是一条虚构的线索,但是关东军指挥部与特务机关的明争暗斗,他们打入我军内部的破坏活动,都写得惊心动魄,又暴露了侵略者尔虞我诈和阴险歹毒的本性。
恩格斯在批判“英雄崇拜”和“天才崇拜”时指出,历史不是神的启示,而是人的启示,要求“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所谓归还就是唤起人的自觉,强调普通人是历史实践的基础。本书的作者正是从这种科学的历史观出发,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忠于革命坚决抗日又有不少缺点错误的民族英雄的形象。但是作品并没有陷入简单的“忠奸模式”或“英雄赞歌”,而是实事求是没有顾忌地写了他的缺点和错误,写了他倔犟执拗、易于冲动、坦率到幼稚和自信到顽固的性格,并记述了导致他最后悲剧的分兵过散和他的生活错误等。这不仅是坚持了人物创造的现实主义,而且作为抗日联军的统帅,赵尚志的生活和战斗,又正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东北反满抗日复杂的生存状态和历史进程。这看来是很普通的艺术处理,但却是许多“英雄崇拜”的误区,是许多仰视角度的作品不能取得成功的关键。
“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在本书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作家通过自觉的历史反思,对当时曲折的历史和人物的命运作出了新的认识和评价,揭开了历史的重重迷雾。作品写巴彦游击队的失败,固然有赵尚志的责任(未能充分尊重队长张甲洲),但当时的满洲省委也执行了过左的政策(损伤地主和少数民族利益),结果却一味责怪下级,不公正地开除了他的党籍。但赵尚志赤胆忠心、矢志不移,从七个人的队伍发展到四五万人的抗联大军,转战在白山黑水和林海雪原。接着在长征时期,抗联与党中央失掉联系,接受在莫斯科的王明、康生领导。赵尚志从具体抗日形势出发,坚决抵制了王明、康生的“等待大事变”、“抗日反满不并提”和“不公开反对归大屯”等右倾主张。他被诱骗到苏联,囚禁一年半后放回,不仅未能重整旗鼓,等待着他的却是第二次被开除党籍,和最后倒在敌人的枪下壮烈殉国。作品敢于大胆触及党史上的重大问题,对历史上的疑难用艺术形象给予了解答;而且不回避党内具体的实际矛盾,对满洲省委的李兆麟、冯仲云和周保中等同志,都有相当深刻的描写。作者站在今天历史的高度去回顾这段党内斗争,写出了历史的局限性,也写出了一些历史人物的局限性,就使这部传记文学蕴含着更为丰富和深广的历史内容。另外,作品还真实地描写了赵尚志对那些抗日山林队的争取和改造工作,以及山林队头目的成份复杂和反复无常,再现了革命大潮中鱼龙混杂的真实情景,和抗日斗争的艰巨性残酷性,辐射了杂色的历史画面,写出了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而处于矛盾焦点的赵尚志,虽千斤重压、万条绳羁,但却岿然兀立,敢于和历史命运抗争,显示了一种对生活凛然奋起的自主精神和不屈不挠的人生哲学,使人萌生为革命理想和未来战斗的豪情。从作品的这些描写又使我们懂得,所谓历史反思,本来并不是简单地做翻案文章,更不是胡乱地否定过去,而是要总结经验,从中找到历史的启示性和参照值,以激励今人更勇敢地对待困难和逆境。我以为这就是这部历史传记的当代意识,也正是它的主要价值之所在。所以尽管它并非没有缺憾,如人物的深层性格还需要更加突出,事件的历史意蕴和哲理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开掘,作品结构尚不尽完美等等,但它毕竟是一部为英雄立传和为民族作史的好作品,是值得认真一读的传记文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