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运用哲学武器过关夺隘——谈在体育训练和比赛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17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运用哲学武器过关夺隘
——谈在体育训练和比赛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体会
袁伟民
搞竞技体育的人,靠什么去过关夺隘,怎么使自己的头脑变得更加聪明起来?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要掌握哲学武器。
搞体育非常需要掌握哲学的武器,而哲学又似乎特别“厚爱”体育。这是我积31年体育实践之经验得到的一点体会。
有人把现代世界性大赛比喻为和平时期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这话不无道理。运动员出国参加世界大赛,胸前佩有国徽,代表的是祖国。胜者(前三名)有升国旗、奏国歌的荣耀,首先赢得的是自己祖国的荣誉。体育这种紧张、激烈、充满抗争的特殊属性,以及它既有物质功能又有精神功能的特殊效应,决定了搞体育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
哲学解决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我们的运动员、教练员进了国家队,究竟为的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认识和想法;干体育,要赢球,争胜,怎样才能获得成功,每个人又有每个人的方法;学哲学,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体育实践中往往容易犯这样的毛病:胜了,骄傲自满;输了,灰心丧气;遇到困难和矛盾,缺乏自信;看问题、分析对手,只看表面,不看本质,或者以偏概全,好犯片面性和主观主义等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使自己能够保持正确的观点、科学的方法、坚定的信念和旺盛的斗志的重要一环。当年,20来岁的徐寅生写出《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文章,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中国乒乓球队能保持20多年长盛不衰,原因之一是会用辩证法,尤其是在对待胜与败、个人与集体、继承与创新等问题上很会用辩证法。
搞竞技体育的人经常会遇到矛盾,如:胜与败、苦与乐、个人与集体(国家)、物质与精神、压力与动力、教与学、严与松、新与老、继承与创新等等矛盾。靠什么去夺隘?怎样使我们的运动员、教练员变得更加聪明起来,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要掌握哲学武器。
失败是能够向胜利转化的,游泳项目的崛起,体操走出低谷,是积极做好转化工作的结果;胜利同样会向失败转化,需要的是“一切从零开始”。
胜败关,是每个运动员、教练员必须过好的大关。
参加体育比赛,谁都想取胜,结果只能是靠比分成绩见分晓。运动员、教练员从干体育的第一天起,就注定要与胜和败打交道。不会正确对待失败和胜利的运动员、教练员,决不可能登上事业的顶峰。
女排实现三连冠以后,一位记者请我谈谈执教生涯中最难忘的时刻。我告诉他:我最难忘的时刻,恐怕不是你想知道的最激动、最幸福的时刻,而是我最痛苦、最难熬的时刻。因为胜利和欢乐往往是用失败和痛苦换来的。
干任何一项事业,首先遇到的往往是挫折和失败的考验。搞竞技体育更是如此。所以,我们的运动员、教练员首先要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学会如何由挫折和失败向成功和胜利转化。失败和胜利一样,同样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还有自身的特殊的价值。为什么人在逆境中往往会加倍奋发呢?道理就在挫折和失败往往比成功和胜利更会刺激你,会迫使你调动起自己的全部力量,尽快改变现状。正如哲学家培根所说:“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
我们的羽毛球名将韩健,在对待胜利与失败的问题上辩证法用得好。他说:“成功和失败,就像一个球体的各一半,有了成功的那一半,还不是人生的全部。现实生活中,有时往往是失败多于成功。失败——前进——成功,新的失败——再前进——再成功。人的生命之球就是这样滚动向前的。”在第十三届汤姆斯杯比赛中,韩健失败了,但是,他不气馁,也不甘心就这样告退,他说:“今后的结果,事与愿违是很可能的,我愿用我的行动告诉我的球迷,你们的韩健是可以战胜任何困难的,是可以一直战斗到底的!”果然,韩健加倍苦练,顽强奋起,两年后,又重新为祖国夺回了汤姆斯杯。
也许有人会说:“优势项目偶然失败容易顶过来。”可是,我们为什么不想想,优势不也是从劣势转化过来的吗?看看我们的国家游泳队,两年前不还站在劣势项目的行列中吗?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在东欧和苏联等游泳强国没参加的情况下,我们没有1人能进入前16名。1988年汉城奥运会,东西方体坛大会战,我们的游泳一举夺得3块银牌、1块铜牌,9项10人次进入了前8名。我们的国家游泳队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靠科学训练和严格管理,使我们的水平从落后向先进转化。目前,我国大多数运动项目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像游泳队那样,正视落后,不甘落后,满怀信心地转化落后。人是要有一股气,有一种精神的。只要信心在,转化便有希望。
这次,我们的足球队又经历了一次失败。可以说这次失败比以往任何一次更可惜,更遗憾。但是失败归来,我们国家足球队的运动员、教练员的精神状态还是好的,并没有被失败压垮,教练员表示决不辞职,运动员表示决不离队,要奋起再战。还有我们的观众,这次表现也是好的,对我们的球队倾注了极大的理解和关心。这次,观众对待足球队的表现,标志着我们的观众在进步,在提高,也在辩证地看待胜负问题。这是很可喜的。
正如失败是能够向胜利转化一样,我们的一些优势项目同样也会向失败转化。一个人面对胜利和成功,容易产生一种满足感,容易安然处之,停滞不前。绷紧的弦往往会在胜利之后松弛下来,再要绷紧就比较难。而从客观上讲,因为胜利,会成为众矢之的,人家会更加瞄准你,研究你追赶你,这时,你的任何停顿便意味着倒退。所以说:“夺冠军难,保冠军更难。”中国乒乓球队在胜利中,总结出了一条宝贵的经验,那就是:一切从零开始。这条经验充满了唯物辩证法。我们女排和跳水队等曾取得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也是学习了乒乓球队一切从零开始的经验。跳水队优势很大,但他们不把目光停留在眼前的胜利上,总是望着明天,着力培养新手,所以这些年跳水人才辈出,后继有人。新人带来新技术,不断形成新的优势,赢得新的胜利。我在中国女排当教练的8年,可以说是不安定感伴随我的8年。无论是胜了,还是输了,总好像生活在压力之中,总觉得有人赶着我,追着我。一种无形的不安感,催促着我不停地去努力再努力。可以说,成功以后还会不会向失败转化的关键,是有没有“满”字,满必骄,骄必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地对待胜利和失败,准确地把握住胜败转化的关键,那么,一定有利于我们竞技体育更快发展。
战胜自我,是金钱还是思想起主要作用?“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吗?未必。为国争光,首先得到的是极大的精神满足,这种满足是金钱无法替代的。
如何摆正物质和精神的位置,又是每个运动员和教练员必须过好的一关。
我们的运动员、教练员常说:金杯是用心血和汗水铸造出来的。要想取得超人的成绩,就要吃得超人的苦。这个道理谁都懂,可是要真正做到不容易。想拿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需要吃常人难以忍受的苦。在进行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超负荷训练时,要忍受生理上的痛苦,在攻克高难动作、研究复杂技、战术时,要像科技人员搞试验、搞创造发明那样费力、劳神;在参加世界重大比赛时,还要经受一般人不会经受到的巨大的心理压力。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要经受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苦。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在艰苦训练中能坚韧不拔,有的人却因吃不起苦而被淘汰了呢?这中间有个战胜自我的问题。一般的苦,大多数人都能吃;超人的苦,就得战胜自我后才能忍受。
那么,又为什么有的人能战胜自我,有的人又不能呢?人能够战胜自我,究竟是物质、是金钱在起主要作用,还是是思想、是精神在起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联系实际仔细地想一想。我们的围棋名将陈祖德写过一本书叫《超越自我》。难道我们能够从这本书里得出是物质、金钱推动了陈祖德超越自我吗?!陈祖德干围棋的那个年代,下棋可是从来得不到什么其它物质和金钱的奖励的,我们的棋手们是凭着一股一定要使源于中国的围棋超过日本的坚定信念,在全身心地干事业。陈祖德的这本书既写出了“棋道”,也写出了“人道”。他得到了一笔用任何物质和金钱都买不到的精神财富。
我反对片面夸大思想的作用,变成“精神万能”;我更反对过分强调物质刺激,变成“拜金主义”。这都是违反唯物论和辩证法的。
“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吗?我看未必。为什么前些年体育界没有奖金,条件也比较艰苦,大家劲头都很足?一些拿世界冠军的队和个人取得好成绩,都不是靠物质刺激,而是靠精神力量。为什么这些年,物质条件富裕了,各种奖励也多了,有时劲头反而不如过去了,反而不如过去能吃苦了?这不是从反面证明“物质刺激”也不是万能的吗?
我看,重奖之下还可能有懦夫!
为什么过去没有重奖的时候,有的世界冠军拿了一次世界冠军后,还甘愿去吃更大的苦,继续拚搏再去拿第二次,第三次呢?!为什么现在有了重奖,有的人拿了一次世界冠军就不想再拿了,就不愿再吃那个苦、受那份罪了呢?!
这是金钱在起反作用。有人说,这次中国足球队在新加坡,关键场次坐失良机,输球,这和那等待着他们的50万港币、270万美金的重奖有关。我不知道这么说的事实根据是什么,也不了解中国足球队是否有队员在踢球时真的想到了胜利后会有重奖。但是,我敢断言,一个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发挥出高超的技、战术水平,一个教练员在比赛中能表现出高超的指挥艺术,必然是将其它一切置之度外的。我也敢断言,一个人如果时时、处处想的是物和钱,做了物质和金钱的奴隶,那么,一定会物极必反,走向反面。重奖之下就不是必有勇夫,而是必有懦夫了。
当然,这也不是说,干事业只要靠精神,不要物质奖励了。问题是,我们的运动员、教练员,要正确认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摆正二者的位置。
我们绝对不能过高地估计物质刺激的作用,任何时候都应该把思想工作放在首位。我当教练8年,深有体会。每当队员训练得比较好、进步比较快、成绩比较大的时候,也都是她们思想理得比较顺的时候,而决不是拿了一笔奖金之后。我们第一次拿世界冠军时,也不知道会有奖金。拿了之后,队员有一些奖金,数量不多,教练没有。第二次还想拿世界冠军,也绝不是这些奖金的吸引,而是党和全国人民还希望我们去拿第二个金杯,我们要为祖国、为人民争这口气!正是这股力量支撑着我们再去吃苦,再去受累,而绝不是金钱!
近几年来,我们的运动员拿了世界冠军后,可以得到一笔相对来说数字不算小的奖金,有的还可以分到房子,以及其它一些物质奖励。因此,有的运动员在这方面考虑多了一些。但是,从本质上讲,绝大多数运动员、教练员干体育,能够吃苦耐劳,原动力还是来自对体育这项事业的理解、兴趣和追求。当我们用自己所创造的成绩为祖国争得荣誉时,首先得到的是一种极大的、精神上的满足,这种满足决不是物质、金钱的满足所能比拟和替代的。
今年,中国将首次举办亚运会。这不仅是体育界的大事,也是我们国家的大事。中国作为东道主,不仅要办好亚运会,也要力争在运动成绩上名列榜首。在家门口,在11亿人民的眼皮下接受检验,这对中国运动员、教练员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我们靠什么来完成这个艰巨任务?主要靠奖金?不。首先还是要靠精神,靠艰苦奋斗,靠思想工作。我相信我们的运动员、教练员是有觉悟的、有事业心的,是能够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争这口气的。过去,我们的体育常常因为一个球队、一次重大比赛的胜利,给处在困难时期、艰苦时期的国家带来精神的振奋。现在,我们仍要发挥体育的这种精神功能,全力以赴,艰苦奋斗,顽强拚搏,为出色完成明年亚运会的任务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