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世界粮食供求趋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17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经济论坛

  世界粮食供求趋势
杨贵兰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宣布,继连续两年大幅度下降后,1989年的世界谷物产量达到18.67亿吨,比1988年增长6.2%,但仍低于消费水平;此外,世界粮食库存连续3年下降,1989——1990年度库存为2.955亿吨,比上一年度又下降了3.8%,相当于下年度消费量的17%,仅达到粮农组织确定的保证世界粮食安全所需要的安全最低水平。
国际市场上粮食供应趋紧,贸易条件对发展中国家更加不利。据统计,与1987年相比,1989年世界主要粮价平均上涨50%,因此,世界粮食安全将成为90年代人类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目前,全世界的粮食产量虽然比消费量多出10%,但是,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上的严重不均衡,全世界仍有5.5亿人在忍饥挨饿,其中因饥饿而死的每年就多达1300——1800万。
各种迹象表明,世界范围的粮食供求情况在日趋恶化。
诚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全世界的粮食总产量曾取得突飞猛进的增长,从1946年的5.33亿吨达到了1986年的创纪录水平——18.66亿吨,40年间增加了2.5倍。
然而,今后是否还能保持这种增产势头?前景看来是不容乐观的。
首先,粮食重要产区——发达国家的粮食增产主要是靠机械化、化肥、农药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取得的。在现有条件下依靠这些手段,要想继续大幅度增产已几乎不可能了。至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南北差距继续扩大,其经济基础仍然薄弱,因此,在短期内要充分发挥其土地潜力而大量增产粮食也是不现实的。
与此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使粮食减产的因素却在增多。
一、粮食生产的重要资源或基础设施——耕地正在迅速减少。在全球现有的15亿公顷耕地中,每年被完全废弃而不再用于农业生产的就有500——700万公顷,苏、美、中三国在80年代废弃的农田面积就分别占其农田总面积的13%、11%和7%。另外,沙漠化正威胁着全球1/3的土地。现在被沙漠化的耕地面积仅在亚、非、拉美三洲就多达8.7亿公顷;在马里,撒哈拉沙漠在过去20年中每年向南挺进17公里。水土流失每年使260亿吨肥沃表土被河流带入海中,耕地因而每年减少2000万公顷。
二、粮食生产的重要条件是气候。由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对气候产生了不良影响,因而使粮食生产前景更加捉摸不定。在这方面,乱采滥伐森林、大量排放废水废气以及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当为主要原因。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每年高达55亿吨,其中大多来自发达国家,仅美国就占1/4。这些二氧化碳有一半升空聚积在大气层中,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5——4.5摄氏度,因为许多地区会更加干旱。这对农业生产是不利的。
另外,滥用水源造成淡水日趋短缺,含氟含氯等有害气体对臭氧层的破坏以及酸雨、虫灾、鼠害都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消极因素。
造成全球粮食供求危机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长。1930年世界人口才20亿,而1987年则达到50亿,其中发展中国家人口占76%。现在,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约为1.7%,每年增加的人口有8000多万,其中7500多万在发展中国家。按这样的速度增长,本世纪末的世界人口将超过62亿,其中发达国家总人口约为12亿,而发展中国家则约为50亿,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的人口分布将从1985年的25∶75变为2000年的21∶79。
世界人口的这种增长速度使粮食供求前景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加严峻。1946年,发达国家的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分别为3.15亿吨和385公斤,而发展中国家则分别为2.18亿吨和149公斤。40年后的1986年,发达国家的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分别达到9.2亿吨和755公斤,分别增长了192%和96%,而发展中国家则分别达到9.46亿吨和256公斤,分别增长了334%和72%。
1988年,发达国家人均粮食产量为747公斤,而发展中国家有284公斤,非洲国家只有192公斤。尽管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总产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但由于人口增长太快,人均粮食产量增长速度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为发展中国家的3倍,而产粮大国的人均产量比贫穷缺粮国家高10——20倍。1986年美国、加拿大的人均粮食产量分别为1309公斤和2227公斤,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45国的人均粮食产量才只有100公斤左右。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的粮食产量将从1983——1985年的平均53∶47变为2000年的61∶39,而在此期间的人均粮食产量,发达地区将从700公斤增至800公斤,发展中地区将从209公斤减至143公斤。
世界粮食生产的这种不均匀状况使一些国家粮食过剩,而另一些国家则有成千上万的人因饥饿而死。
另外,城市人口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也给粮食供求问题增添了不少困难。从1950年到1985年,世界城市人口增长了2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分别从4.77亿增长到8.38亿和从211.86万猛增到10.14亿。到本世纪末,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将占其总人口的44%。人口尤其是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必然导致人们滥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使粮食生产变得更加困难。
要从这种困境中解脱出来,世界各国必须共同做出努力。首先,要更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同时,要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对此,发达国家有义务做出更大的贡献,因为它们的人口虽然只占世界总人口的不足1/4,但它们消耗的能源却占75%,消耗的木材占85%,它们发达的附产物——污染不仅祸及自身,而且使整个人类也深受其害。
当然,在世界粮食的生产方面,人们还有不少可以欣喜的地方。农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物工程的飞快进步、水利工程的不断扩大、化肥农药产量的迅速增加以及粮食贮运手段的逐步改进等都将为粮食的增产提供巨大帮助。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缺粮的发展中国家若将农业放在首位,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世界范围的粮食问题是有希望得到彻底解决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