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泸定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17
第8版(副刊)
专栏:

  泸定行
朱维群
大渡河铁索桥,成于1706年,康熙皇帝命名并题写《御制泸定桥碑记》,以志西南平定,一统山河。其实古来泸水是指今雅砻江下游及金沙江会合雅砻江以后的一段江流,还在大渡河的南边。康熙之所以搞错,大概因为诸葛亮《出师表》中“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所描绘的艰难战程给他留下印象太深的缘故。
泸定桥名扬全国,无疑不是因为康熙,而是1935年红军那场夺桥战斗。当年攀铁索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如今都已不在人世了。但我们今天站在桥上,俯视河水奔腾咆哮、箭一般疾驰,身体随着桥身剧烈晃动,依然可以感受到战士们舍命夺桥时那股凛凛逼人的英气。
泸定桥上游河面上,解放后又建起两座桥。一座是建设川藏公路时架设的可通行汽车的钢索桥。桥东柱上至今高悬朱总司令气势磅薄的题辞:“万里长征尤记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另一座是七十年代建的大型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如今来往川藏的车辆都走这座桥。三座泸定桥遥遥相望,仿佛是大渡河畔革命胜利、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的缩影。泸定县委书记介绍说:眼下已筹备在铁索桥下游建第四座桥,主要是为方便两岸群众来往。此桥成后,铁索桥就可以永远退出交通“现役”,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专供后人游览、瞻仰了。
泸定县地处藏汉民族混居地带,10年来林木业、乡镇企业、畜牧业和商贸业勃兴,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多。1986年后随着人们视野的开阔,逐渐发现这里还有一笔丰富多采而不为人知的资源——旅游资源。
就拿川藏公路上第一处险隘、海拔3000米的二郎山来说,五十年代一曲《歌唱二郎山》,使不少人误以为这里仅仅是“枯树荒草满山野,巨石满山岗”。其实二郎山险峻而多姿,东麓古树参天,遍山葱郁,溪水湍急,极富于川西名山特色,而西麓草场蓝天,苍莽雄浑,一望千里,又是一派康藏高原风光。我们途经此山时已逢冬季,千米以上,森林尽披“冰挂”,峰峦高悬冰瀑,不尽的云瀑从山峰间泻出,诱得我们一次又一次跳下汽车大耗其胶卷。
从泸定县城西行数十里,就是古城康定。“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这首歌使康定城、跑马山名扬天下。如今跑马山,已不是产生这首民歌时代的那座秃山,而已是松柏郁闭成林,山上还建起了藏传佛教的寺院和白塔。到了康定,就可以体察纯粹的藏族风情了。
1987年泸定县着手开辟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海螺沟冰川长14.7公里,尾端延伸到原始森林中,形成世所罕见的冰川与森林共存的奇景。冰川上最大的冰瀑高、宽超过千米,据说是国内最大冰瀑。这里由于海拔高低差大,在有限景区内竟集中了从广州到漠河所有的2500多种野生植物,人称“走一日历四时景,行十里观数重天”。去年旅游者8200余人,其中包括来自12个国家的探索者。他们的到来,使当地农民仅骡马费一项就收了8万元。
生活在变,人们的观念在变,不变的是泸定人民对红军的深深追念。他们在铁索桥旁建立了泸定桥革命文物纪念馆和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碑高30米,外观呈铁索造型,碑前屹立着红军冲锋夺桥的塑像,邓小平题碑名,聂荣臻撰碑文,游人可从碑体内部攀梯直上碑顶,俯瞰滔滔大渡河和泸定全城。
在纪念碑下的小公园里,我们忽然被一方精致的大理石方碑吸引。碑有四壁,其中三壁分别铭刻着《康定情歌》、《歌唱二郎山》和《英雄们战胜大渡河》的全部词谱,留有一壁空白。县委书记笑着说:“这三首歌都是从我们这一带产生的,都曾风靡全国。留下一壁,是为未来的第四首预备的。你们哪一位有心试一试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