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平生风义兼师友——赵朴初追思班禅大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18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平生风义兼师友
——赵朴初追思班禅大师
新华社记者 郑庆东
17日早晨,83岁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心情十分不平静。他不听医生、护士的劝阻,早早地便来到北京广济寺,参加在这里举行的第十世班禅大师圆寂一周年法会。他无限感慨地说:“我一定要来参加,以表寸心,以慰平生之愿。”
赵朴初虽然比班禅年长30多岁,但他们之间却有着深厚的因缘。1952年,班禅大师曾到过上海,负责接待工作的赵朴初特地安排了一次盛大的佛教界聚会。后来,赵朴初长期在佛协工作,多次见到班禅大师,还专门拜见了几次班禅,交往甚多。
在纪念堂内,赵朴初一边凝视着班禅大师的巨幅遗像,一边述说着他与班禅大师的往事。他回忆道:“1956年,我到印度参加释迦牟尼涅槃2500年纪念活动,当时班禅大师也在印度,我曾到他的住处去拜访。60年代以后,由于‘文革’的影响我便好多年未见到大师了。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了恢复和落实,我才又能够见到班禅大师。”赵朴初说:“多年不见,我没想到大师的面貌变得那样的堂堂而丰满,身材那样出众高大,汉语讲得那样的流利,佛法和世间法那样的精通,足见他的才智过人和平时的勤奋精进。最使我感动的是,班禅大师对党和国家始终忠诚不渝,对佛教事业始终充满着信念和热忱。”
回忆往事,使赵朴初心潮起伏。他说,作为中国佛教协会的名誉会长的班禅大师,凡遇到佛协的同志向他汇报,他总是细心听取,尽力协助。至于西藏和所有藏族地区的佛教工作,他更是不辞劳苦地亲自奔走。赵朴初说,“班禅大师为我国的佛教事业和民族事业作出了大量的、别人代替不了的工作,建立了卓越的功绩。”
古人有句诗:“平生风义兼师友”。赵朴初认为这句诗很能说明他与班禅大师的亲密、友好的情谊。他说:“我在工作中曾得到他的很大的支持,并且对佛教事业有很多的共识。”他举例道,大师亲自创办的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就是班禅大师与他共同向中央提出建议的。关于制定宗教法的问题,大师原来准备和他及丁光训主教联名提出建议草案,可惜班禅大师来不及署名便与世长辞了。
赵朴初深情地讲起了一年前与班禅大师相见的情景。他说,1988年底,我在医院治病。一天,班禅大师来看我,说他要动身回西藏,还递给我一份“班禅东陵扎什南捷开光典礼”的请帖。大师说,我知道你不能去,但我必须把这份请帖送给你,你留作纪念吧。他同时还送给我一枚无量寿佛纪念章,这个纪念章是他亲自设计的。班禅大师周到的礼貌、诚恳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至今还留在我的耳目,留在我的心里。我万没想到那一次晤见竟成了永远的诀别!
1989年1月,赵朴初去澳大利亚参加世界宗教和平会议,接着又去香港视察天坛大佛工程。赵朴初说:“在香港的一次晚宴上,有人提到班禅大师逝世的消息,猛然听到这意料不到的噩耗,我不由得失落了筷子,再也没法在晚宴上进餐了。”
这时,广济寺方丈明旸法师带领数十名佛教徒集体诵经。在一片庄严肃穆的诵经声中,赵朴初在班禅大师的遗像前顶礼膜拜,静默哀悼。赵朴初对纪念堂内各界人士说:“我们在这里纪念大师圆寂一周年,衷心祈愿大师乘愿再来,祈愿大师生前的志愿和事业圆满完成,祈愿全国各族佛教徒同发大心,继承大师遗志,献身于‘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事业之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