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谈谈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18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谈谈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下)
赵涛 胡鞍钢 姚增起
“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六字方针,是对4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历史总结,也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所谓持续发展,是指寻求长期性的经济发展,全面的实质性的社会进步,保持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所谓稳定发展,是针对大幅度的经济波动和被迫实行重大经济调整而言,它力求缓和经济波动,减小周期幅度,避免经济大起大落;所谓协调发展,是针对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经济结构不合理而言的,它是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各产业部门之间适当的增长速度和合理的比例关系,促进各部门之间纵横联系,加快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现代化。
如何坚持六字方针?
脱离实际,超越国力的经济跃进或经济过热,只能导致经济衰退。速胜论不现实,只能坚持“持久战”。
首先,要认真贯彻六字方针,就得克服急于求成的经济指导思想。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大国,迫于国际环境的压力,人民对物质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急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心情,常使我们在制订经济发展战略时,容易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头脑发热,好大喜功的毛病。它表现为:过高地估计经济发展形势,过高地提出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以及过高地估计走出困境、处理危机的能力。“大跃进”时期提出“15年内赶上并超过英国”的目标,“大跃进”失误之后,毛主席意识到在中国搞社会主义建设50年不行,至少要搞100年;60年代中到80年代初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直到党的十三大,才确认从本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化起步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可是,每当我们的日子好过一点时就头脑发热,幻想经济“奇迹”,实行经济跃进,而每一次发动的经济跃进,又必然会陷入经济衰退的困境之中,导致经济重大损失。这已是多次的深刻的教训。
实际上,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经济增长是个渐进的过程。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250美元增长到7000美元,花了200年时间;日本经济增长较快,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00美元增加到3000美元也用了100年时间。中国发动工业化的时间晚,起点低,又受到人口过多,资源短缺,生态脆弱,能源紧张等多重约束限制,不可能指望在短期内出现经济奇迹。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工业化与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中国现代化将是一个不断积累、渐变,进而部分质变的长期历史过程。持速胜论的观点是不现实的,只能坚持“持久战”。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力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经济发展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范围之内,坚持长期的持续发展,这本身就能实现最快的增长速度,最好的经济效益,最大的社会进步。
其次,要贯彻六字方针,必须对中国经济发展规律性和特殊性有深刻的全面的认识。如早在1985年我国经济已进入高通货膨胀时期(主要物价指标增长率超过5%),从1987年下半年到1988年上半年有三次价格信号预示了我国将在1988年出现突发性的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是,在经济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有的人却照搬西方某些人的理论,主张搞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和赤字的财政政策;有的人认为,物价高低并不能代表经济形势的好坏,反认为正是价格政策改革的大好时机,提出了加快物价改革步伐的设想,准备大部分商品价格放开。这些做法,增加了人民群众对物价上涨的恐慌和担心,触发了全国性的提款抢购风,推动了物价大幅度上涨。
第三,要贯彻六字方针,必须有意识地缓和经济波动。这就是说,在经济扩张期,要采取适度的收缩;在经济收缩期,要有意地适度扩张,抑制经济严重衰退,减小波动幅度,实现经济相对稳定发展。
为了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缓和和逐步解决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重大比例失调,政府要有目的地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这首先要明确中长期发展的主导产业,因为由农业工业国向工业农业国过渡,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全社会宏观经济效益,交通、运输和能源势必先行发展。因此,需把交通运输业作为主导产业部门,明确列入产业政策中,给予大力扶持和重点资助,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经济起飞,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将发达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序列的主导产业,组合作为中长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集中资金并千方百计以多种优惠政策加以扶持。
为了实现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我们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主要国民经济数量指标和重大比例关系。它们是:
主要国民经济指标增长速度:社会总产值增长率为8—9%;国民收入增长率6—7%;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6—7%;人均国民收入年增长率5—6%;总人口年增长率为1.2%。
各产业部门发展速度: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3—4%;粮食总产量年增长率2—3%;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10—12%;轻重工业年增长率分别为10—11%和11—13%;能源生产总量年增长率4—5%;运输业产值年增长率12—13%。
主要国民经济速度指标之间的比例关系:工农业速度比,农业增长1%,工业可增长2.5—3%;轻重工业速度比,轻工业增长1%,重工业可增长1.1%;国民收入每增长1%,发电量增长率应大于1%,全民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应为1.3—1.4%,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应为0.4—0.5%,财政收入增长率应为1.1%。
当主要经济变量满足上述速度范围和比例关系时,经济发展状况就比较顺利;反之则反。如能在长时期中保持上述速度和比例,我国国民经济就能够逐步地走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