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国外企业办学蔚然成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18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教育与培训

  国外企业办学蔚然成风
余逸群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提倡企业办学,发展企业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素质,这已成为国外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外企业办学热的出现绝非偶然。面临企业生产的高科技化与竞争的加剧,精明的企业家深刻地认识到:要使自己的企业在激烈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对职工的技术和文化素质的教育或培训,力求使企业成为一个能适应科技迅速发展的高效率的整体。他们把教育作为一种“战略产业”,视教育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秘密武器”。为此,国外愈来愈多的企业在不断更新设备、改革经营管理的同时,大量投资于企业教育,竭力在人力战略上掌握主动权,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产品质量,从而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竞争活力。对当今国外企业界兴办学校,向教育领域进行渗透的趋势,在国际教育界被视为教育正在发生“位移”,已经引起了国际教育界和经济学界的极大关注。
随着国外企业办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模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企业自办 日本是企业办学最有成效的国家之一,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多得利于各企业的兴教办学。日本的公司,从最小的单一车间企业到综合性大企业,都自觉地把办学当作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
例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所属的松下电器工程学院,丰田汽车制造公司所属的丰田工科大学,东京电力公司所属的东电学园(分高中和大学部),日立金属公司所属的日立金属技术养成学校,住友建筑公司所属的住友建筑技术学校,等等。这些学校开设的是适合本企业特殊需要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技术课程。目前,日本的这类企业自办的学校正演化为向社会开放的职业高中、中专和职业大学,它表明日本的各企业正向教育领域渗透。在日本,根据劳动省职业培训局1988年底对3500家企业的调查,对全员实施培训教育的企业占92.5%。
同行业合办 美国很多大中型企业都设有专职主管全员教育或培训的副总经理。企业用于办学的开支同用于厂房、设备的开支一样,被看作是资本投资的硬指标。据估计,美国私人企业用于办学的开支每年约300至500亿美元,相当于全美高等教育开支的1/3左右。而同行业合资办学的模式在美国甚为流行。享有盛名的弗吉尼亚州的夏博兹维尔纺织技术学院是一个典型。该学院学制三年,实行工读交替制,开设的课程力求与纺织工业密切联系,为全美35家出资合办的企业每年培养一批具有最新高级生产技术和管理技能的理科硕士。马萨诸塞州王安公司的王安学院,专门培养企业管理与计算机软件复合技术方面的人才。现在,它的100名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除25名来自王安公司外,其余的分别来自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数据设备公司等企业。
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普及,企业合办学校的灵活性也不断发展。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由18家企业出资合办的全国技术大学,把与它协作的一些院校的尖端工程学的课堂教学录制成录像带,分别发送到各企业的教学点,在职的学员通过录像上课,作业则寄回到总校检查和评定。
跨国联办 目前,国外企业办学已出现了“跨国教育”的新趋向。令人瞩目的是1988年7月,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曾宣布:为了实现共同培养新型企业人才的目标,共同体各国已联合建立了125个企业培训学校或协会,正在执行400个教育交流项目,2500名各国企业的职工、90名各国企业的领导者获得了到另一个成员国企业去实习、考察和学习进修的机会。
越来越多的国家之所以重视共同培训新型的企业建设人才,是因为各国都认为在尖端科学理论的讲授、科学研究的实验设备、企业的见习实习等方面,可以互相利用各国的优势,为提供高水平的企业教学服务。可见,由于各国的企业办学积极地开展了国际性的合作,已经使企业办学迈向了“跨国教育”的新时期。
总之,企业办学在国外正蓬勃发展。归纳企业办学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其一,企业更了解市场的需求,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强;其二,能适应技术变革与企业界多方面的需求,可以迅速地调整企业内人才和技术结构;其三,提供的师资质量高,教学设备先进,办学方式灵活,教学效果显著。因而,企业办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附图片)
西德汉堡一所职业学校的老师正在给学生讲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