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哈萨克毡房歌声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18
第8版(副刊)
专栏:

  哈萨克毡房歌声飞
邱明全
从哈密市乘车北行,翻过海拔2800米的天山达坂,便到了令人神往的辽阔的巴里坤草原。
7月,正是草原的黄金季节,登高远望,但见牧草青青,山花烂漫,毡房棋布,阡陌纵横,整个草原如同一幅美丽的绿毯。那雪白的羊群像流云悠悠飘动,火红的马群在追逐嬉戏,宛似数不清的珍珠在绒毯上跳跃。明镜般的巴里坤湖,静静地躺在绿绒绒的大地毯上。南面莽莽林海衬托的天山雪峰,北面绵亘于中蒙边境的阿尔泰山,都披着轻纱般的薄雾,显得异常宁静而妩媚。山色湖光,交相辉映,把东西长200公里,南北宽170公里的大草原,装点得多彩多姿,分外妖娆,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冰峰上最珍贵的是盛开的雪莲,沙漠里最珍贵的是潺潺清泉,边防站就是咱牧民的家哟,如同羊群迷恋着绿色的草原……”
悠扬动听的歌声吸引着我不由自主地走进一座毡房,真巧,正赶上一场有趣的哈萨克民间谜语的猜谜游戏。出谜者是沙比提老人,猜谜者是某边防团的几个放牧战士。
原来,边防团的几个放牧点和沙比提老人为邻。老人白天去放牧,老伴木力汗身体有病,家务活没人做。战士们知道后,每天腾出一个人到老人家里,挑水扫地,清扫羊圈,样样都帮她干。老人感激不尽,听说这几个战士最近要回边防站,今天是星期天,特意把战士们请到家里娱乐一番。
来草原之前就听人介绍,哈萨克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世世代代的游牧生活,赋予他们纯朴、憨厚、骠勇、豪爽的性格,对人笃诚,彬彬有礼,珍视友谊,憎恨欺骗,为朋友解决困难,牺牲自己的一切在所不惜,尤其以热情好客著称。沙比提年轻时是当地一名出众的阿肯(歌手),现在虽然年过六旬,仍不减当年,那首唱的表达草原各族牧民对边防战士一片深情的歌就是例证。
银须飘胸的沙比提,边弹东不拉边唱:“一条山沟流出了两道清泉,八个姑娘取水来到泉边。十个小伙子忙让骆驼卧下,赶来同姑娘们对歌倾谈。”
多么迷人的谜语啊,听过令人心痒难熬,我情不自禁地也加入了猜谜的行列。老人提示说:“谜底是草原上最常用的一种东西。”他的话音未落,我立即环视毡房:挂着的壁毯,叠起的绸缎被褥,红漆木柜上的石英台钟,收录两用机、电视机、手摇缝纫机,放在毡房一角的轻骑……“是东不拉”。突然,战士小王脱口而出。我眼睛一亮,盯住了老人手中的东不拉。两根琴弦多像两道清泉,八个音阶标志可以比喻八个姑娘,那么十个小伙子呢?老人此时正好用手轻弹琴弦,我恍然大悟,弹拨东不拉的手指不正是十个小伙子吗!我随即兴奋地高叫:“不错,是东不拉!东不拉!”毡房一片欢腾。沙比提老人捋着胡子笑了起来。沙比提继续弹唱着:“不是河呀不是沟,水花翻滚流呀流。水流只在正中间,火焰熊熊笑中颜。”“稀稀不是水,却能解饥渴,白白不是雪,看谁能猜着。”
“前四句是指烧茶,后四句是指奶子。”站在一旁的木力汗等不及了,抢先揭谜,接着,端着茶具忙给大家倒奶茶。
辽阔的草原上,流传着许多群众创造出来的谜语歌。这些谜语歌内容十分丰富,多取材于草原上的牛马驼羊和日常用具,以及自然景物,具有清新、浓郁、明朗、开阔的草原气息,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能启发人们的思索和想象力。
此刻,战士们情绪正浓,聚精会神地听着老人继续弹唱:“有只四蹄牲灵,性情老实温顺。从不时髦打扮,总把皮袄翻穿。”
经过一阵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战士们回答是绵羊。这时,沙比提用右手连弹了三下琴弦,发出三声清脆的音响,随即,木力汗端着一大盘刚出锅,热气腾腾的手抓羊肉,请战士们和我品尝。
猜谜语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继续着,那悠扬的琴声,伴随着悦耳动听的歌声,飞出毡房,在草原上空久久回旋,飘荡……
多有趣的聚会,多美的谜语歌,多甜的军民情义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