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增收节支 科技进步 开拓市场 杭州五十多家企业主动加码挑重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19
第1版(要闻)
专栏:

  只有强者才能战胜困难
——一些企业迎难而上的对策
本报记者
编者按 治理整顿的深入开展,使多年不合理的产业和产品结构得以逐步调整。同时,一些企业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资金短缺、开工不足等诸多困难。面对这些困难,许多企业脚踏实地,迎难而上,创造出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这里刊登本报记者采写的几篇报道,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增收节支 科技进步 开拓市场
杭州五十多家企业主动加码挑重担
当资金短缺、市场疲软等诸多难题使企业界陷于困境之时,杭州市150家市属预算内企业中,至少已有1/3的企业提前完成承包任务后,主动加码,为国分忧,目前已多超额利润8500多万元。
50余家企业多超几千万元利润,若在以前似乎算不上什么。而眼下却来之不易。杭州链条厂去年因原材料涨价、政策性增支补贴和贷款利率提高等原因,增加支出高达1300多万元,一年的利润全贴进去还远远不够。面对这般困境,“杭链”没有要求国家照顾,而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唤起了全厂职工知难而进的精神,不仅消化了1000多万元的减利因素,提前3个月超额完成承包利润,而且主动加码,多为国家创造利润上百万元。
“国家有困难,我们多分担。”这是杭州市50余家主动加码、勇挑重担企业的一大特色。杭州汽轮机厂去年以来两次主动调高利税指标700万元,向国家多上缴税利近300万元。为了为国分忧,“杭汽”组织全厂劳动竞赛,共产党员开展“星期日义务劳动”,共青团员掀起“我不奉献谁奉献”的专题竞赛,科技人员开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活动,全厂上下节约开支200万元。
记者注意到,杭州市主动加码、多作贡献的50余家企业中,他们的“绝招”恰恰是那些行之有效的老经验:一是增收节支,二是科技进步,三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一位经济界人士就此评论说:一个企业如果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即企业精神,加上扎实的基础管理,压力和困难就会成为强大动力。
            (高海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