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新一年的新课题——访经贸部副部长沈觉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19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1990形势与对策

  新一年的新课题
——访经贸部副部长沈觉人
本报记者 计泓赓
经贸部在年前刚刚开过出口计划会议,有关出口方面的总体安排及工作要点已有所报道,但是当记者访问了经贸部副部长沈觉人以后,感到他对1990年工作强调的几点,很值得引起经贸系统的同志及有关方面的注意和思考。
沈觉人是位“老外贸”。他说:“1989年外贸出口的好形势来之不易,闯过了资金紧缺,物价上涨,货源、能源、原材料紧张等一道道难关。1990年的有利条件超过去年,尽管困难仍多,但我们是有信心的。”
他谈到人民币汇率调整所产生的影响。这次调幅较大,而原有的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未变,无疑给扩大出口带来好处。但他提醒人们注意,不要因此而抬高出口货源的收购价。一抬价,就会把调整汇率形成的有利因素给冲掉了。经贸部门要和物价部门紧密配合,坚持内外销产品收购同质同价、优质优价原则,顶住可能刮起的涨价风。
他说,对于出口商品收购价格的掌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定要慎重对待。沈觉人回忆起50年代调整牛皮、蚕茧、茶叶收购价格时的情景。当时陈云同志亲自抓这件事。他要求首先做好调查研究,弄清各种有关产品之间的比价关系。如牛皮与牛肉及其他皮张的比价;蚕茧与粮食及棉花的比价,茶叶与粮食及其他经济作物的比价……作到心中有数,然后决定调不调价,怎么调。沈觉人说,经济工作很复杂,环环相扣,要做过细的工作,不能轻率从事;更不能只顾本单位、本地方的利益,乘机抬价抢购,搞乱市场,损害全局利益。
对清理整顿各级各类对外经贸公司,沈觉人讲了两个发人深思的数字。1989年出口估计比1988年增加5%上下,出口货源未增加多少,有些货源还很紧张,可是去年在半年多时间内,流通领域的各种经贸公司,竟成立了近2000家,比原有的3000家增加近70%。公司猛增,而货源增加很少,于是出现了你抬价,我抢购;而且一些公司对外不履约,势必有损经贸的形象。他说,公司数量的增长必须同货源、人才的增长相适应。现在清理整顿公司有的地方进展快,有的进展慢,必须按国务院规定坚决进行。从当前情况看,在坚持进行外贸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尤其显得重要。有人匡算,因多头对外,削价竞销,一年造成的损失约占出口总额的10%,何等触目惊心!
谈到进口时,沈觉人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外汇紧缺不是短期现象,进口必须根据外汇情况来安排。要根据外汇可能,订出优先进口次序,如粮食、钢材、化肥、技术、设备等……把有限的外汇用到刀刃上。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最好不用行政的办法而用经济的办法来分配外汇,安排进口。搞好进口也是很重要的,不能认为进口越少越好,一概不用外国货。在进口工作中,要给下面一定的灵活性。归各专业公司统一经营的少数重要进口物资,在价格协调基础上,也要允许地方自进小批量、急需的部分。去年已经这样做了,今年要做得更好,这对生产、建设是有利的。
三资企业在增加出口中已显露头角。到1989年12月10日,已比1988年同期增加约16亿美元,达29.6亿美元。原估计,1989年新批三资企业要下降很多,实际仍不少。新签协议金额和实际投入资金均比上一年增加。这说明,外商对来华投资仍有信心。我国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的政策不仅不会变,还要逐步完善,要更加积极地吸引外资,继续前进。我们要吸引外资多搞一些更大的、像样的项目,如能源、原材料、交通、农业等等。大项目同中小项目不同,怎么具有吸引力?这个题目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会同各方做好这篇文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