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一组共产党员的正气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19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一组共产党员的正气歌
何玉清
“还数共产党员好!”山西省大同矿务局的工人们说。一个简洁而朴实的结论,包含了多少共产党员的心血和汗水!
早在1988年,大同矿务局党委就在全局21033名党员中开展了“共产党员应树立什么形象”的大讨论。一场“形象”的讨论实际上正是一场“形象”的实践,头顶矿灯、身在煤层的共产党员们思考着、行动着……
多洒汗水是党员的义务
“老黄牛”精神,是大同矿务局一笔丰厚的遗产。
进入80年代后,大同矿务局的共产党员们把“老黄牛”精神进行了升华。共产党员张引槐,参加工作13年没有缺过一次勤,义务献工1200个,3次放弃疗养机会,8次牺牲探亲假,13个春节在井下过。新组建综采队让他挑大梁,他几经努力终于改变了生产被动局面,可在他付出更多汗水的同时,年收入却比原来少了2000多元。不少人说他傻。而他却说:“让我说党员形象,就是要像头老黄牛,拉车不松套。”
挖金湾矿采煤一区从1982年就开始承包,是全局第一家承包单位,经济效益好,但他们却有钱不乱花。承包时上面给了他们奖金工资分配等7项权力,但干部们始终拿全区工人的平均超额工资。去年发困难补助,区队干部仅占全区人数的15%。老工人贺禄、赵鸿才家中困难,考虑到全区补助款少,没有提出申请,但区干部们还是主动地把补助费送到他们家中。全区80多名党员都在最艰苦的岗位上。去年有段时间,由于采掘不协调影响了全区的回采采煤,党员们自发组成义务小组,连续3个月天天上两个班,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敢于吃苦是党员的光荣
肯吃亏,敢吃苦,是大同矿务局共产党员们在党员形象讨论中提出的另一个口号。
一位60年代就入党的大学生,毕业后主动放弃留首都工作的机会回到了煤矿这片热土。20多年他虽然一直担任科长,他妻子中年病逝留下两个幼小孩子,他后来又在井下伤了腰椎,然而,他对党一往情深。别的干部大多都住进了单元楼,他几次分房几次相让,3口人仍住在傍山的一间自建房里。他说:“谁让咱是党员!”他就是这样自觉地维护着党的威望。一位中央电视台记者在拍摄吃水难的新闻避雨时偶然走进了他的门坎,看到破旧、阴暗的小屋中除了几堆旧书籍外别无它物。当记者得知他是一位30多年党龄的党员、20多年的老科长时,由吃惊、崇敬到潸然泪下。
廉洁奉公是党员的本色
云岗矿王纪仁是全局最大的生产矿的矿长,他和大家一起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扭转了该矿生产、安全等方面的被动局面,一跃成为标准化矿井。奥妙何在?他回答说:“我是共产党的干部!”
王纪仁称得上“清官”,可他更是一名有血有肉的共产党员。当他看到工人买粮要到四、五里外去背时,难过得哭了。从那以后,他为群众修路、建粮店、盖学校……凡是工人们的困难,他都设法去办。
这就是党与群众血肉关系的生动体现。
共产党员、副矿长黄元信担任矿级干部10多年了,亲家想用车找到他,他不答应,他说:“如果你确实想用车,我给你租一辆。”亲家气呼呼地说:“反正我儿子开车,你不答应我就让他开!”黄元信不客气地说,“只要你敢开,我立刻开除他!”
大同矿务局还制定了从一般党员到各级领导干部共108个岗位的党风责任制,2000多名党员担任了党风监督员,涌现出1200多名端正党风的先进个人。“还数共产党员好!”群众由衷的赞誉揭示了一个最客观的事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