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森林卫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19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森林卫士
鹿舫 郑远学 李树文
在茫茫的大兴安岭,有一支森林卫士——武警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警察总队大兴安岭支队。
1987年5月,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特大森林火灾严重威胁着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的原始森林。森警支队立即出动800多名指战员星夜赶赴漠河,切断火源。
人们至今还记得那年5月24日发生在北极村河畔的那场恶战:只见一团团卷着浓烟的烈火借着风势汇成一片火海。
为了抢在大火烧来之前推出隔离带,库都尔森警大队的装甲运兵车驾驶员包海龙立刻驾车撞倒那些直径约50公分以上的大树。浓烟弥漫,车内看不清目标。包海龙打开驾驶舱盖,探出头,一边仔细观察,一边驾车冲撞碾压。经过11个半小时的拚搏,闯开了一条隔离带,那条30多公里长、向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席卷而来的“火龙”被制服了……
由于常年战斗在护林防火战线,森警支队掌握了火警火灾发生的规律:春季重点防止南部已开发林区的人为火情;夏季重点防止北部原始林区的雷击火。
10年来,森警支队的干部、战士共出动扑火400起,24小时内扑灭率达90%以上,每年过火林地面积只占林地总面积的0.5%,大大降低了林木的损耗。
林区人都知道,当一名降服“火龙”的森警,得过寒冷、饥渴、疲劳“三关”。
每年春季防火时节,大兴安岭居民家中还烧着暖气,可森警战士却生活在寒冷的密林中。真是,“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秋季防火时节,赶上下雨天,会使人冻得直打哆嗦。只能蹲在树丛里,眼巴巴等着天晴。
在深山老林中执勤,给养供应难以保证。1986年夏天,根河机降大队的12名森警连续5天被困在山上。带队的代理副大队长王柏化好不容易找来一块兽骨,在火上烤酥后一一分给大家。
扑火时,人体消耗最大的是水。可是,有的地方,既无河流,又无积雪,战士们实在渴得不行,有的先在地上扒个土坑、俯身吸口潮气;有的从土里抠出一些草根,放到嘴里嚼。
疲劳关最难过。一个防火季节下来,战士们要端着十几公斤重的风力灭火机,沿着那弯弯曲曲的火线,连滚带爬地追打几百公里。火场上,驾驶员常常连续二十几小时不下车。一次,志愿兵张海才带领11名战士连续扑火10个小时后,在返回营地的路上,一个个没挪几步便摔倒在地上。
森警支队副政委杨志杰的一席话,道出了森警战士过“三关”的动力:我国是一个贫林国家,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在世界各国中居第121位,平均每公顷森林蓄积量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5%。可是,我国林区森林火灾受害率却高达0.85%,比世界平均水平高8倍以上。如果我们不把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这一占全国可采森林资源1/3的“绿色宝库”保护好,还怎么谈得上为国分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