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让心身同样健康——记北京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希望热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20
第3版(综合)
专栏:体育

  让心身同样健康
——记北京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希望热线”
本报记者 吴骅
1989年7月16日,一个民办的、专门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性服务的咨询电话“希望热线”在北京悄然问世了。张伯源、董经武、徐岫茹等一批教育界、体育界知名人士成为它的积极支持者。在“希望热线”百日之际,记者走访了有关人士。
由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和北京健美研究中心联合开办的“希望热线”100天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共接到咨询电话2089个,内容涉及青少年教育、婚姻家庭、恋爱、人际关系、重大心理危机等方面。咨询者在35岁以下者最多,为88.7%;而在性别上,男性为55.6%。
专家们认为,“希望热线”受到青少年广泛欢迎说明,这一年龄段是人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如何了解和帮助青少年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使他们心身健康成长,是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与重视的问题。
身为北京健美研究中心负责人的孙玉昆说,青少年希望有健美的体魄,更需要健康的心理。没有一个正常的心理状态,产生不良的心理困扰、障碍,甚至危机而无法自我解脱的人是无法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的,可能还会对环境及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以至危害。“希望热线”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与咨询者不见面的情况下,通过语言的交流,让咨询者减少顾虑,无拘束地倾诉自己的心理问题和难于齿口的隐私,在专家的引导、分析和疏导下,帮助咨询者摆脱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恢复心理平衡,解除心理困扰,从而维护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热线”开办100天来,咨询者中有在学校与社会的适应问题上、父母和子女的代沟问题上、青春期发育等教育方面发生困扰的;有围绕失恋、父母干涉、独身倾向等婚姻方面的;有在单位或邻里人际关系失调的;有抑郁、恐惧、焦虑、多疑等神经性心理障碍的;有伴随生活和工作上的重大挫折或矛盾冲突而绝望,产生严重心理危机的。在众多的复杂的咨询者面前,“希望热线”以平等的、耐心的疏导,科学的分析和教育,在不同程度上解除或缓解了咨询者的心理困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咨询者说:“即使不能最终解决问题,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毫无顾虑倾吐心里话的地方,内心得到平衡和满足。”
与生理健康的实施和宣传相比,心理健康才刚刚开始。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需要生存和发展,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实现生理上的适应和沟通是不难做到的。然而要做到心理上适应和沟通,感受到社会的支持和理解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希望热线”正是开始这方面的尝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给现代社会带来新的要求,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人们在追求更丰富的生活,他们需要健康的体魄,也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了人们的心身同样健康发展,我们希望“希望热线”能给人们新的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