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拳拳报国心——记第十一届亚运会集资盛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20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拳拳报国心
——记第十一届亚运会集资盛况
本报记者 黄振中
北京街头大型倒数计时彩色显示屏闪动着距亚运会开幕的天数,一颗颗滚烫的爱国心随之而激烈地跳动。伴随着亚运会筹备工作的脚步,捐款、捐物、献画、义演和义务劳动在四处展开,集资工作已成为一个热点。
“亚运为国争荣誉,我为亚运添光彩”,从普通市民到政府部长,从士兵到将军,从学生到教授都在作出自己的贡献,正如组委会副主席张百发所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钱无力出好主意。”一次捐赠、一次义演都是一首诗,谱写华夏新篇章,这是名噪一时的美国尤伯罗斯当年为第二十三届奥运会集资所不能相比的。
金子般的心
还是让我们先看看残疾人的行动吧!他们本是受政府和社会照顾和支援的,可是在亚运会的召唤下,这些盲聋哑和肢体不全的人,都通过各种方式给亚运会捐赠。他们有的拄着拐棍、有的驾着轮椅,有的让人搀着到基金会去表达自己的心意,那情景催人泪下。“我们虽然肢体不全,但心是热的,建设亚运大厦不能没有我们,加不了一块砖,也要添半块瓦。”这就是残疾人的心声。
北京市西城区残协100名残疾人向亚运会捐款1555元6角9分,同时献上一面旗子,上面印着“捐资助亚运,一片爱国心”,周围是密密麻麻的签名。每一个名字,都闪亮一颗金子般的心。他们还写了一封感人肺腑的信。信是这样写的:“我们作为一千万北京人中生活最艰难的一部分人,也有一颗爱国心,是人民共和国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我们捐的钱虽然不多,却表达了残疾人的一片赤子之情。”基金会的同志接这笔款时,激动得双手发颤,感到沉甸甸的,这确是一笔难以用数目来表示的捐赠。
在集资的行列里,老人们最为活跃,他们深受旧社会东亚病夫之苦,今天当得知亚运会要在自己家门口举办时,怎不欢心鼓舞!无论是退休的老工人,还是解甲归田的老战士,不少人已把蓄存多年的养老金取出来,捐给亚运会,了却自己的心愿。北京91岁的王绪贞老人,给亚运会捐1000元钱。她因行动不便,特委托70岁的邻居参加捐赠仪式。86岁的北京退休工人何占有,孤身一人,每天守着“话匣子”听广播。北京将举行亚运会的消息使他激动不已,一定要捐出积攒多年的3000多元钱。老人生活清苦,既无电冰箱,也无电视机。集资部副部长黄景生劝其留下一点,他执意不肯,说街道对自己很关心,今后有了钱还继续捐。“继续”二字,表达了这个86岁的老人对亚运会支持到底的决心,抒发出对共和国的深厚情感。
战士的情怀
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在保卫祖国时,他们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热血甚至生命。在筹备亚运会中,又用另一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共和国的爱。他们从炮舰上,从哨卡里,从阵地前寄出自己省下的生活津贴费,用到亚运会最急需的地方。曾经战斗在老山前线的某营,当得知亚运会资金困难时,全营250名官兵的血再一次沸腾起来。战士们从自己的背包里掏出省下不多的津贴,你一把,我一把,一共凑了450元寄给亚运会。他们说:“老山前线,我们沸腾过,献出自己的满腔热血;军训竞技场上,我们沸腾过,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当一连的一名战士将自己1/4津贴捐出的时候,全营上下顿时形成一股自发的‘为国分忧,振兴体育’的捐款热潮。”这钱浸透着战士的汗水,也体现战士的情操。
将军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当年大渡河勇士、杨成武老将军把自己3000元书稿费全部捐出。陈毅将军的儿子、广播电视部副部长陈昊苏也捐出书稿费。军队如此,地方亦然。亚运会组委会常务副主席何振梁、张百发各捐出一个月的工资,集资部部长王志良,动员全家捐赠,并带着一家老小到基金会捐出各人工资收入共400元钱。集资部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捐了款。
炎黄子孙的意愿
亚运会的旗帜激荡人们的爱国热情,成为新的强大凝聚力。集资的渠道已由北京辐射到四面八方,西双版纳茶农送香茶进京,天山脚下果农大种瓜果迎盛会;山西种枣大王为亚运会准备又大又甜的蜜枣,长城脚下的农民要让果树结带有亚运会标记的果子。张百发自豪地说,今年亚运会的瓜果肯定超过历届亚运会,汉城亚运会更不能相比。
“我能为亚运会做点什么?”在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经常能听到这样的问话,亚运会已成为大家谈论的话题。学校里贴着“我与亚运共呼吸,我与健儿共拚搏”的感人标语。小学生从各式各样的存钱罐里,倒出一把把硬币捐给亚运会,杨浦区10万中小学生捐了22752.83元。职工干部都在捐赠,乘亚运之机,为祖国效力。他们捐的难道仅仅是钱吗?不,是一颗颗炽热的心,是一片片燃烧的情,是理想在升华。亚运会已产生强大的推动力,这种力量是无形的,也是巨大的。
有人比喻亚运会集资如百川归海,这话很能说明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他们无论是在海外经商还是从艺,无论是做工还是求学,心里都装着亚运会。香港霍英东先生捐款1亿元港币,使现代化的游泳、跳水馆在北郊工地上拔地而起。他说:“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期望北京亚运会成功。”香港歌星张明敏,一路歌声一路行,行程18000里,历时10个月先后在大陆26个城市演出160多场,为亚运会集资60万人民币。一首《我的中国心》和着亚运节拍在数亿人心中发生共鸣。
再把集资的镜头移向海外学子,他们心中同样燃起亚运会之火,典型代表便是留日学生马燕民。28岁的马燕民原为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毕业生,现是国立东京学艺大学日本中世纪美术史的硕士研究生。出国求学时亚运工地刚破土,他身在异国它乡却常惦记工程进展。当得知亚运会资金短缺时,他毫不犹豫地把勤工俭学和搞画展节省下来的10万日元捐给亚运会。在集资部汇编的六本《集资火花》里,还闪亮着不少同马燕民相似的火花。
亚运火炬更旺
亚运会集资部办公室,悬挂着一块醒目的集资进展告示牌。距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还有257天时,用红笔写的集资完成额已达到4.5亿,也就是说离总目标6亿还差1.5亿,像马拉松运动员一样已进入冲刺阶段。目前有利因素很多,据北京调查,了解亚运会的市民已由过去的30%上升到90%,关心的程度在增加,参与意识在增强。在“一份奖券一份情,一份奖券一份力”的口号下,各地踊跃购买亚运会基金奖券,尤其是上海、广州、新疆、四川等地走在前头。亚运会专用产品、广告等集资方式也在拓宽、伸延。
在地球这个圆形的大跑道上,人类总是你追我赶,进行各种竞赛。只要充满信心,坚持到底,胜利总会和你相伴。全国各族儿女的赤诚爱国心,将点燃第十一届亚运会火炬,使之成为亚洲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附图片)
中共北京市委和解放军各总部领导在亚运工地参加义务劳动。李石营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