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苦斗十年》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21
第3版(综合)
专栏:

  《苦斗十年》序
杨尚昆
《苦斗十年》记叙了贺龙、周逸群以及后来的任弼时、关向应领导的红二军团,从1927年到1936年的战斗历程。
大革命失败后,湘鄂西地区的共产党人在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领导下,发动工农群众,开始了武装斗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建成了红二军团。它在洞庭湖上、武陵山区、长江两岸、汉水南北、洪湖水乡的广大地区,进行了英勇斗争,粉碎敌人多次围攻,创建了土地革命时期三大苏区之一的湘鄂西苏区。
1934年红二军团与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的由湘赣苏区突围西移的红六军团在黔东会师。两军团会师后团结战斗,开展对敌攻势,迅速恢复和扩大了湘鄂川黔苏区。在中央红军撤离江西苏区向西转移的形势下,湘鄂川黔苏区处在战略最前线,直接威胁着敌人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区域。二、六军团发起的湘西攻势,包围常德,占领桃源,威胁长沙,吸引了十多倍于我的敌人在自己的周围,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
1935年11月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开始长征后,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忽东忽西,行动自如,以大规模的运动战和游击战,打破敌人1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并在转战途中发动群众,扩大部队,筹措物资,在黔西、大定、毕节建立了临时根据地。虽然经过了许多更加残酷的战斗和艰难困苦,但部队渡过金沙江后仍然保持了长征出发时的人数。
1936年7月,根据中央决定组成了红军第二方面军,成为红军三大主力之一,二军团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雪山、草地这段长征路上最艰难的行程中,饥饿、寒冷、缺氧、疾病,夺去了许多干部战士的生命。红二军团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历尽千辛万苦到达甘肃,在将台堡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任务,创造了前所未闻的人间奇迹。
在这十年中,红二军团和整个工农红军一样,进行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苦斗十年》就是它的真实写照。书中收入了贺龙元帅、许光达大将等许多老同志的回忆文章。这些文章都是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经验教训写成的,读来真切感人,不仅能使青年同志从中得到启迪,就是对我们这些老同志也很有教益。在今天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尤其需要大力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那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坚定信念,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那种艰苦奋斗、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那种密切联系群众、同心同德、患难与共的优良作风。因此,我祝贺《苦斗十年》的问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