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百年译事有专史——读《中国翻译文学史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20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百年译事有专史
——读《中国翻译文学史稿》
康荐
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当然远不止百年;然而,比较专门地大量地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工作,则大致是从上世纪后叶开始的。
对于我国翻译史,尤其是文学翻译史的研究,尚是一个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早在建国初年,就曾有人提出这个课题;近年来随着中外交流的扩大和“比较文学”的勃兴,这一课题的研究便更显得迫切需要了。5年前,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了马祖毅的《中国翻译简史》,在这方面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很有学术价值。然而,该书还只写到“五四”以前,因此,有关文学翻译方面的内容不多,对于想更多地了解翻译文学史的读者来说,便只能盼望该书的续编早日问世了。
令人高兴的是,最近该出版公司另外又出版了陈玉刚主编的《中国翻译文学史稿》,正好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并填补了学术领域的空白。这实在是一项值得称赞的成果!
在30余万字的这本书中,比较全面地记述了鸦片战争前后以至本世纪60年代的中国翻译文学史。几位作者居高临下,分期得当,勾勒清晰。举凡重要的翻译家、译著、翻译团体、流派、翻译期刊、以及翻译理论家等等,基本上都谈到了,并作有恰当的评价。书中还十分注重翻译文学史与整个文学史的关系,论述了翻译文学在文艺思潮、艺术形式、语言文字等方面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对于文学研究者与爱好者来说,是很有用的书。
胡适曾经说过:文学史谈何容易?要能见其小,要能见其大。小到一个个作家,大到历史上的大运动和大倾向,都要论述清楚,难度是很大的。本书是这方面第一本专史,有缺点是难免的。(例如,书中没有涉及台湾、香港的翻译文学,便是一个缺憾。)但是,无论如何,著者的开拓精神和取得的学术成绩是令人欣喜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