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贫困山区要致富 少生孩子多栽树 金寨英山人口与经济良性循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21
第1版(要闻)
专栏:

  贫困山区要致富 少生孩子多栽树
金寨英山人口与经济良性循环
编者按:“贫困山区要致富,少生孩子多栽树”。金寨、英山两县的脱贫成绩,看了令人振奋。中央领导同志很高兴地提出,应该表扬和推广这两县的经验。
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实实在在地植树造林,是我国农村工作的两大难题。金寨和英山的实践表明,这两“难”是“大干小难,小干大难,不干真难,真干不难。”有好的精神状态,又有科学的方法,困难就可以克服,贫困就可以逐步转化为富裕。                   
本报讯 记者陈健报道:贫困山区常见的“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小山开到顶,大山开到腰”的人口与生态的恶性循环能不能有效地打破?地处大别山区的著名老区安徽省金寨县和湖北省英山县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从1979年到1988年的10年间,两县的森林覆盖率分别从39%和30%增长到60%和52%,而人口自然增长率却连年保持在6‰和9‰之间。两项指标均大大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创造了在贫困地区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的先例。
这两个县的突出特点是在大力抓紧经济开发的同时,也坚决抓好人口控制和植树造林。金寨县1978年农民的人均收入仅75元,1989年上升到300元左右,全县90%的贫困户越过了温饱线,而人口的出生率则由原来的25‰下降到现在的10‰左右,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已控制在6.5‰以内。英山县1989年与1985年相比,工业产值、财政收入、乡镇企业产值、农民人均收入等6项主要经济指标翻了一番,而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控制在8.5‰左右。同时,这两个县还坚持绿化造林,寓富于山。金寨县10年来基本做到了每年少生一万人口,每年新增10万亩林地,英山县近年每年新增茶桑经济林果园面积2万多亩,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绿化和开发荒山的热潮。
大别山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18片贫困地区之一。由于过去“越穷越生”的陋习使其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贫困山区。国务院将金寨、英山确定为全国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以来,两县一方面在国家科委的帮助下注重科技扶贫,切实搞好经济开发,使群众能普遍得到经济发展的实惠,树立起“不靠多生孩子也能致富”的新观念;另一方面又制定了一系列优先照顾计划生育户,限制超生户的扶贫政策。如金寨县规定,必须先完成经济指标和解决温饱后才可安排生育指标,对农村独生子女在分配宅基地、山场、责任田时按二人计算,优先安排独生子女父母进乡镇企业等。
把控制人口、植树造林与经济发展等紧密结合起来,作为考核各级干部政绩的主要指标。金寨县规定全县各级单位,凡当年出现了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问题,即使其它指标完成再好,其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都不准发奖金和评先评优,情节严重的还要受政纪处分。各级党委在年终考评时,计划生育主管部门都必须参加,而且拥有“一票否决权”。
结合区情县情,灌输人均观念。这两个县都用各种形式抓紧基本国情和国策的宣传教育。金寨县算了三笔帐:一是人口与土地帐,建国初期该县有25万余人,人均1.35亩耕地,到1988年,全县人口增长到59万多人,人均耕地仅0.57亩,这种反比例增长不能不使人警醒。二是人口与收入帐,近10年金寨全县少生10万人,若加上这10万人,全县的人均收入水平将下降一个等次,三是人口消费与积累帐,解放以来的前33年中,金寨新生了32万人,如每人需抚育费2500元就得花8亿元,假如早搞计划生育使人口少生一半,就可腾出4亿元增加积累和建设。
全民动员。金寨县提出,像计划生育和植树造林这类工作,其实是“大干小难,小干大难,不干真难,真干不难。”真正去干,办法也就出来了。如金寨县抓紧党政干部、计划生育部门和卫生技术人员三条承包线,动员大家都来干。英山县为了动员大家都抓林业,着重抓了以桑、茶、经济林果的规模开发为主的绿色企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