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市委书记夜访大杂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21
第1版(要闻)
专栏:

  市委书记夜访大杂院
北京日报记者 孙玉山
十九日晚,天气干冷干冷的。可东城区韶九胡同九号这个大杂院里却荡漾着一股春意,阵阵笑语从马俊英老大爷的小平房传出。
记者挤进一看,嗬,男女老少二三十口子正和市委书记李锡铭一起聊家常呢。
锡铭同志先给居民们拜了早年,又问大家日子过得怎么样。
马大爷说:“生活可不错,吃的、穿的、用的样样不缺。您别瞧院子破,家家都有彩电、冰箱、洗衣机,咱还真没感到过什么‘苦日子’。”大家伙儿都笑起来。
锡铭同志笑着说:“老大哥呀,那不叫‘苦日子’,叫‘紧日子’。指的是国家财政紧,压缩基本建设,不是说老百姓生活怎么紧。可是,前一段超前消费,那也不行,得量体裁衣,不能铺张浪费。”
大家七嘴八舌唠着“菜篮子”、唠着穿的、用的……当唠到住房时,夹在人堆里的市委秘书长袁立本说:“前几天,锡铭同志就说,要到一个居住条件差的大杂院去给老百姓拜年,我看你们这院还真够标准。”
大家伙儿笑了,不过笑得没那么舒坦。这个院二十七户人家,差不多家家都盖起了高低错落的小房,走人的通道窄得连推自行车都困难。锡铭同志也笑了,可笑得不那么轻松。作为市委书记,他清楚地知道,全市这些年虽然盖起了成片成片的居民楼,但还有近四十万住房拥挤户。他向大家掏出了心里话:“这是个大难题呀。国家有难处,用钱的地方多,咱们共同努力,搞好经济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吧。”
一位居民也道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国家有困难,我们知道,慢慢来,会好的。”
“大杂院有大杂院的好处,谁家出门都放心,有街坊给看着呢,这叫‘远亲不如近邻’。”马大爷一席话又把大伙儿逗乐了。
接着,锡铭同志又到其他居民家里看望了四位老年人。临别时,他对大家说:“建设好北京要靠大家伙儿。欢迎多给我们提意见、建议,报上已公布了群众呼声电话,发现坏事,大家举报;发现好事,大家表扬。”(原载二十日北京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