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在亚运会的鼓舞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20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亚运会前奏曲

  在亚运会的鼓舞下
本报记者 费伟伟
亚运会在向我们走来,它那巨大的足音仿佛已经隐隐可辨了。奋战在亚运会工地上的三万建筑大军无疑从工程各级指挥员庄重的神情、从工地上“三天任务一天完,干满时间和空间”、“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千米”这些标语中,感受到亚运会步步逼近的气息。
令您肃然起敬的建筑工人
中央电视发射塔,设计高度405米,被称为亚运工程“七大难”之一。今年初的一天,工程负责人金学忠对各组头头布置完施工任务,提高了嗓门:“别忘了这个月还有75天!”
各组头头全愣住了。“愣什么!”金学忠发狠地说,“一天三个八小时,就得当3天用!这个月还有75天。今后安排计划一个月全按90天算!”
一等于三,这就是亚运会工程建设者创造的时间概念。
让我们再看一看亚运会工地上三万名建筑工人那风貌、那干劲吧。
马长胜,是从河北招来的合同工。来京前他与未婚妻商定,去年6月结婚。女方的叔叔也为小马在县城找好了工作。结果到5月底,写过一封封催促信的姑娘见小马还是不回,挥泪寄出了断交信。信没看完,小马泪已满面,可他用手掌抹了一下泪,转身就走进了施工突击队。
吕维国,是三次被评为“北京市青年突击队”的建工总公司材料车库青年突击队队长。妻子怀孕后,他仍一心扑在工地上。爱人住院了,他还是抽不出时间去看望。当刚出世的孩子不幸夭折的噩耗传来,这条刚强的汉子才放下手中的活,痛哭起来。他深深明白,妻子的痛苦有多深,咬咬牙抽身到妻子身旁安慰了一天,第二天又毅然返回了工地。
也许有人怀疑,在挥汗如雨、日夜抢工的建筑工人的身后是否是奖金在支撑?
北京市城建四公司“谢建忠青年突击队”在接受大学生体育馆的施工任务前,正承建中国科学院的两栋楼房,全队每人月均能拿七八十元奖金。然而为了亚运会,他们毅然舍下了这块“肥肉”。基础施工时正值冬季,混凝土工在低温下连续浇注混凝土,一天下来换6双鞋。苦干4个月,任务终于完成了,甚至比计划提前了5天。可青年突击队的工人们却连一分钱的奖金也没拿上。
亚运会工程对于亚运工地上的中国建筑工人不仅是作风、意志的考验,还是提高素质的挑战。
位于昌平县的自行车赛场,工人们凭着一种科学的态度、严细的作风,使跑道测量达到仅四万分之一误差的极高精度,轮胎与跑道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绝对保证为0.608。日本自行车联盟副主席野本诚一参观后赞叹:“这个赛场不论是设计还是工程质量,在世界上都是数得着的。”
全社会各方面的合作
1984年9月28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亚奥理事会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将承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就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张百发收到外国友人送来的一个半辆汽车大的花篮。这个美丽的花篮,与其说是送给北京市副市长的,不如说是赠给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
它意味着什么呢?
“亚运会开幕之日,北京应是花团锦簇、绚丽多彩之时;场(馆)容、市容都应绿茵铺地、满目青翠、处处鲜花,赏心悦目。”北京市对亚运会绿化工作这一总体要求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目前,绿化面积已完成63.98公顷,相当于一个半天安门广场,占总任务的55%。全部绿化工作将于今春完成。
张百发感觉那美丽的花篮还别有一种含义:像鲜花一样的笑容。换言之:北京市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北京市民的文明程度和窗口行业的服务水平能够接受这一严格的考验么?
竞技场以外的东西却往往流韵长远、历久弥新。人们可能至今还记得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18名运动员因交通问题未能及时赶到赛场而被取消了比赛资格。那是在交通环境堪称世界一流的美国。拥有1000万人口、40多万辆机动车(不包括外地车辆)和800多万辆自行车的北京,在交通方面,能否做到亚奥理事会章程规定要求的那样——“提供迅速、有效、方便、安全、良好的服务”呢?自行车不时向机动车道游击,随便停放的车辆使本来就不宽的道路更窄,十字路口骑车者越线停车甚至抢行,横穿马路的人目中根本没有斑马线……这些情景对于我们实在是太熟悉了。而亚运会期间,38个比赛场馆的行车路线涉及北京市100条主要街道,这其中又包括多少路口。
国际奥委会人士在总结第10届亚运会经验时曾说,汉城亚运会最成功的一条经验是全社会的密切合作。这条经验在第11届亚运会上将再一次得到证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