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民族文化的能量——访泰印象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20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出访归来

  51万平方公里国土 5000多万人口 去年旅游业创汇40亿美元——
民族文化的能量
——访泰印象之三
人民日报代表团
12月的泰国,游人如云。灿烂的民族文化借着秀丽风光和温和气候,更加撩人情思。从曼谷一排排高耸入云的热带果树,人们容易想起它在1782年定为国都前的名字:“野橄榄城”;从大皇宫那泰式的攒尖重檐和罗马式的巍峨外貌,人们可以感受到泰西文化交流合璧的历史;而北方的清迈市,那古朴的民族服装,温柔的素贴山泉水,敦厚的大象,则容易让人猜到这是泰国的文化发祥地。庄严的佛塔,娇柔的舞女,罗曼蒂克的海滩……一个只有51万平方公里国土、5000多万人口的国家,在旅游业方面显示出如此能量:去年创汇40亿美元,使泰国成为世界十大旅游市场之一!
泰国政府在吸引游客方面有些什么办法呢?
与泰国旅游机构总裁巴蜀莫先生一交谈,我们首先为这个机构的权力之大吃了一惊。旅游机构的负责人是总理或者由总理授权的某位部长,内阁所有的部长和直属机构的领导都是旅游机构的成员,总裁实际上是秘书长。这不但保证了开发旅游资源的计划顺利实现,而且,从商业、交通业、教育的发展到城市规划都必然带有“旅游意识”。
这种管理体制是经过总结经验教训在1986年才成型的。
泰国的旅游机构成立于1959年。1960年全国只接待了83140名外国游客,创汇980万美元;此后,旅游业创汇在几亿美元之间徘徊了20多年,在创汇行业中居第15位。1982年,旅游业出现了飞跃,创汇突破10亿美元大关,超过大米出口,居于首位。这一年,泰国的外贸逆差为16亿美元。人们惊喜地发现:发展旅游业比起借钱办工业更合算,也是发展中国家最容易办成的事。
1986年,一项宏伟的计划出现了:借1987年国王普密蓬60大寿的机会,宣传、发掘和展示民族文化,力争吸引290万游客,创汇15亿美元,并由此打下基础,争取在1991年——“六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吸引游客370万,创汇690亿铢(约26亿美元)。
泰国政府把1987年定为“泰国旅游年”。旅游点从32个增加到45个,泰航机票降价;从1月到12月,每个府都有节日活动,如火箭节、蜡烛节、素食节、水灯节、桂河桥周等等。1月4日“旅游年”开典那天,仅组织到曼谷表演的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人就有5000多;所有旅游点都美化一新。这样宏大的计划,要是由一个导游性质的旅游局去完成,是难以想象的。
强大的宣传声势,也是明显的高招。
旅游机构“六五”计划的预算投资是13.42亿铢(约为5360万美元),其中60%用于宣传。1986年,旅游年公共关系委员会制订的58条措施中,多数是关于宣传的。诸如,向国内外旅客介绍旅游年的重要活动,用泰文和英文出版30万本小册子,制作100种录相带和幻灯片,为介绍泰国的风俗、传统而发行10万张印有“旅游年”字样的招贴画;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用英、日、法、意、德5种文字印发新闻信札;所有的宣传品都分发到各驻外使馆、商务处和泰国航空公司及泰国旅游机构的驻外机构。
“旅游年”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吸引游客340万人,创汇17亿美元。
如今,只要你跨进泰航班机的机舱,马上就会感觉到强烈的宣传气氛。我们在清迈和博他耶住的旅馆里,桌上摆着旅游地图和介绍该地文化的小册子,闭路电视一天放好几次“旅游信息”之类的录相片。
旅游业的魅力在于文化,因此,服务行业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礼貌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旅游业。
泰国政府十分重视服务行业的建设。政府规定一级宾馆的服务员必须从中学毕业生中考试录用,除了仪容、气质方面的条件外,还必须懂英语。录用后要经过半年的严格训练,合格者才能上岗。早在1979年,泰国就开始举办旅游训练所,为酒店宾馆培养服务员。现在,大学和职业学校普遍设有旅游系和导游培训班。我们在一些小吃店进餐,服务员有的会说英语,不少人还会说中国普通话。
但是,泰国政府在发展服务行业的规模问题上,却不是一帆风顺的。1982年旅游业出现飞跃之后,政府急于发展高档宾馆,用“建600个房间以上的宾馆可获扶助特权”的政策来刺激旅馆业。结果,短短三年,曼谷市的高档宾馆的房间数增加了3倍,达到2万多间,然而,使用率却从80%降为60%;房租也不得不降价。景况差的宾馆使用率只有20%。大多数高档宾馆入不敷出,难以为继。
就在这期间,政府发现中档旅馆使用率普遍在60%以上,而低档旅馆却供不应求。政府调整了发展方向:高中低档兼备,以中低档为主。现在,就是在首都,也可找到有帆布床的旅馆。
旅游是一项综合性事业,它必然要受到民族文化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大概有鉴于此,泰国注重挖掘、开拓民族文化,综合性地展示民族文化。
在东南泰皇宫酒家吃晚饭,不但可以品尝到几十样泰式小吃,从一碗辣得很怪的菜汤到一种用树叶包着的海鲜;而且,整个酒家是由几个水榭组成的,小桥通幽,建筑风格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桥下有渔舟,对月举杯,易得渔家乐趣;几个大水榭同时有歌舞表演,泰家姑娘轻舒长袖,柔情似水,仪态万方,其舞其曲其歌其乐器,很能发人怀古之幽思;服务员穿着旱冰鞋端着菜,在人丛中穿梭自如,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增加了一个表演项目。这种融吃、住、行、买、看、听于一体的场所,到处都有,难怪有“食在泰国”、“玩在泰国”之说。
从1985年起,泰国把旅游业开拓到了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和深山农家。“森林探险旅游”、“家庭接待计划”等活动都获得了成功。
当然,要发展旅游业,开放民族文化,就难免要有些沉渣泛起,还会伴随开放进来糟粕甚至垃圾。比如色情行业的泛滥,就已经引起泰国政府的警惕,许多有识之士呼吁政府采取强制措施迅速扑灭;报上常能见到“扫黄”的报道。
看来,泰国旅游业对于发展中国家至少有这样几点启发:一个国家的旅游资源就是它的过去和现在,而不仅仅是几处“旅游点”;旅游业要取得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固然已经很难,但就是做到了也仍然不够,要使全国人民树立强烈的“旅游意识”,把吸引游客视为公民义务和责任;旅游业不是导游业,因此管理体制要显示出“综合”能力。
我国有5000年文化、11亿人口和广阔的“五色土”。泰中友协会长刘华源先生坦率地对我们说:“中国的旅游资源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一旦充分利用,定会促进中国迅速富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