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继续扩大机电产品出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21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工作研究

  继续扩大机电产品出口
周建南
近几年来,由于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把机电产品作为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重点扶植的决定,实行了一整套扶植鼓励机电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在理顺机电产品出口体制、建立出口生产体系、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据海关统计,1988年机电产品出口额达61.5亿美元,是1985年16.8亿美元的3.66倍,在全国外贸出口中的比重,由1985年的6.1%上升到12.9%,1988年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以上的生产企业(或集团)有38个,达300万—1000万美元的有77个。1989年,在资金、原材料、交通、能源紧张、物价上涨的情况下,机电产品出口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据海关统计,1至11月机电产品出口72.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3%,在全国出口中的比重达15.8%,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
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表现为:
(一)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对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外贸出口和机电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许多资源的人均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而初级产品出口难以有更大增长。而我国机电工业经过40年建设已有相当规模,“六五”和“七五”期间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使其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改善了扩大出口的物质技术基础。在全世界的进出口贸易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很快,1988年比80年代初增长一倍左右,已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3以上,市场广阔。机电产品的附加价值较高,随着技术档次的提高,价格还将不断上升,可进一步提高出口经济效益。
(二)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加速振兴我国机电工业。近10年来,我国船舶工业通过承接国外订货,航空工业通过飞机零部件转包生产,机床工业通过同国外合作生产,许多企业在研究开发、制造技术等许多方面都达到了世界80年代初的水平。大连造船厂、济南第一机床厂、沈阳第三机床厂、常州柴油机厂、万宝电器集团、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及深圳赛格电子集团等一批骨干机电企业,通过出口的锻炼和考验,不仅跻身国际市场,也更好地满足了国内需求。
(三)机电产品出口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第一,机电产品出口创汇增加了国家外汇总收入,中央和各级政府都可以通过调剂市场优先集中一部分,解决急需的用汇。第二,机电产品各道环节累计利税比较高,1988年按经贸业务统计,机电产品出口48亿美元,约可实现税利100多亿元。第三,机电产品出口增加了社会就业,按1988年出口产值和机电工业人均劳动生产率计算,加上从事配套协作件生产和来料加工出口的从业人员,估计容纳的劳动力约250万至300万人,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中央最近决定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要“积极增加机电产品及深度加工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我们认为,这也是一个长期的出口战略任务。在调整时期,仍应当进一步提高对扩大机电产品出口重要意义的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共同努力把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搞上去。
今明两年工作的重点是按照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总要求,继续打基础、上水平,进一步落实各项扶植鼓励机电产品出口的政策,逐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市场结构以及出口企业结构,以形成越来越强的出口后劲。第一,要继续强化和完善出口生产体系,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降低换汇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第二,进一步理顺出口体制,加强工贸结合,推动脱钩后的总公司与分公司在新的基础上走集团化道路,以利于同行业联合对外。应当继续把一批技术实力强、经营管理好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包括以大中型企业为核心形成的企业集团,推上国际市场第一线,经过批准赋予企业或企业集团产品出口的外贸经营权。第三,以出口企业为主体,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对兼营内外销的出口生产企业逐步实行内外销分别考核、承包,外向型出口生产企业实行创汇承包。由于这两年物价涨幅过大,出口换汇成本大幅度增加,应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妥善解决。第四,要下大力量使用行政手段和充分发挥机电商会的协调作用,整顿出口秩序,逐步解决打乱仗问题。第五,要把树立国际信誉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做到按质按时履行合同,有计划地建立国外销售服务系统,搞好售后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