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京城购物“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21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经济万化筒

  京城购物“谈”
王炳尧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国记协国内部和水电记协联合举办的新闻研修班将要结束。第一次来北京的学员,肩负着亲友的重托,匆匆上街购物。傍晚,大家不由地扯起了在京购物的见闻。
被称为“购物大王”的陈玉贵,来自齐齐哈尔电业局。他在王府井百货大楼买的人造革皮箱,只花十八元,谁看了都说:“值!”他脖子上挎着一只电子跑表,只花了十元。另外两位学员想买,好说歹说,也没掉下十二元的价。湖南衡阳电业局学员龙胜利,指着自己带来的人造革皮箱说:“我这箱子是半年前在衡阳买的,跟陈玉贵买的箱子一般大,却比他买的贵二十二元。听说北京的东西比外地贵,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春风得意的陈玉贵说:“我这次来京带了一千七百多元,差不多花个净光。按说,齐齐哈尔是中国最冷的地方,皮大衣应该便宜一些,我比了比,还是北京的便宜。这不,我花二百八十六元买了这件皮大衣。”
大伙儿凑过来,观赏这位“购物大王”的新大衣。陕西榆林供电局学员杨飚说:“你原说过二百六十八元,怎么变成二百八十六元,这里有什么秘密?”陈玉贵赶忙解释:“这里有个小插曲。头一天,我在百货大楼买的皮大衣是二百六十八元。后来给家里打长途,我爱人让我买大一号的。我发愁了,这么贵的商品人家给换吗?第二天,我试着到百货大楼去打听。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售货员态度非常和气。她帮着找了十几分钟,实在没有大一号的,主动退给我钱,还介绍我到前门去买。到了前门,正好有我要买的规格,二百八十六元一件。我问为什么贵这么多,售货员说,因为进货渠道不一样,请我原谅。人家服务态度好,多付几块钱,心里也痛快。不过,我还总结出一点,买东西要多问几个地方,别着急。昨天我去一家商场,门口小摊上卖的缎面棉袄一百四十九元一件,商场里一模一样的,却只有五十八元。我见东北口音的一位妇女买了小摊上的棉袄,马上就后悔了。无论她怎么央求,人家也不给退。”
这时,湖北荆门电业局学员陈克俊把大家的目光引到自己身上:“你们看,我穿的这件毛衣多合适。我家本来有三件毛衣,已经够穿了。这次来北京又买了一件,就是因为价钱低。依我看,北京有些商品跌价太猛。这种做法是否合理,还要让实践来证明。可是,也有陈玉贵说的那种情况。国营商店还有个价格范围,个体小摊的价格没边儿地飞,幸亏咱们互相提醒,才没让人家捉了大头。我希望北京市工商部门好好管管哄抬物价的,别让他们影响首都的声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