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好莱坞的两个黄金年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21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好莱坞的两个黄金年代
陆文岳
在好莱坞百年历史上,迄今为止有两个值得好好研究的黄金年代,这就是群星灿烂、佳片迭出的1939年和俗片泛滥、赢利激增的1989年。
50年前,劳伦斯·奥立佛、费雯丽、英格丽·褒曼、克拉克·盖博、奥丽薇娅·德哈维兰、詹姆士·史都华、裘蒂·迦伦等欧美大明星云集好莱坞,拍出了《乱世佳人》、《呼啸山庄》、《绿野仙踪》、《万山飞渡》和《万世师表》等佳片。美国国会图书馆为弘扬这个艺术上的黄金时代,于去年11月和12月举办了《1939年电影回顾展》,免费向公众播映,效果颇佳。
50年后的今天,好莱坞又迎来了一个黄金年代,1989年全美23000家电影院的票房收入和电影录像带销售量再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7部影片的票房收入均超1亿美元。1988年,美国电影院的票房收入已达创纪录的44.5亿美元,然而1989年进一步上升到50余亿美元,增长率为12%左右,去年电影录像带的销售量达到22亿美元,出租额达到49亿美元,两者收入相加比1988年增加40%。
与1939年不同的是,1989年的成功是以金钱而不是以艺术为标志的,在7部收入逾1亿的影片中,只有《怪杰雷曼》(又译《雨人》)可称艺术杰作,然而这部荣获去年四项奥斯卡大奖的影片是前年12月发行的,应算1988年作品。它在1988年最后一个月中的票房收入是4300万,1989年的全年票房收入是1.29亿。在1989年七大商业巨片中,它名列第5。其余6部片子以及其他一些高赢利片则大多是惊险片、警探片、传奇片和娱乐片等,它们富有想象力和刺激性,却缺乏思想性和艺术性,甚至毫无美感可言。例如华纳兄弟公司去夏推出的《蝙蝠人》,虽以善良战胜邪恶为主题,但内容怪诞,情节可怖,看得直叫人毛骨悚然。然而它却以2.51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和1100万美元的录像带销售额高居第一。名列第二至第七的也是典型的商业片,它们是派拉蒙公司的《印第安纳·琼斯第二集》(1.96亿)、华纳兄弟公司的《致命武器第二集》(1.47亿)和哥伦比亚公司的《捉鬼人第二集》(1.12亿)。这三部续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借了它们的第一集的光。
相形之下,人们期望很高的一些明星片却受到广泛冷遇。格里戈里·派克和简·方达合演的《老年美国佬》已经彻底失败。梅丽尔·斯特里普和罗萨妮·巴尔主演的《女魔鬼》、达斯汀·霍夫曼等三位明星合演的《家庭事务》以及罗伯特·德尼罗和西恩·佩恩主演的《我们不是天使》这三部片子,自圣诞节前后推出以来,虽然广告不断,却没有多少反响。黑人大明星艾迪·墨菲自导自演的《哈莱姆之夜》和迈克尔·道格拉斯主演的《罗斯夫妇之战》虽然不乏观众,但内容庸俗,情节生硬。
值得一看的似乎是环球公司1月5日推出的《生于国庆节》。目前,《生于国庆节》已获好莱坞金球奖5项提名,它无疑将成为今年奥斯卡奖的最有力竞争者之一。其他较好的影片《永恒》、《钢木兰》。
人们从这两个黄金年代的对比中不难发现其中的真正差距;从艺术高峰变到赢利高峰。这同美国社会观念变迁大概也是紧紧相连的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